图文精华

分享

岩茶里,母树、母本、单株都是什么意思?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5-5 16:00:11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39
去武夷山于和伟家看采茶时,看到他家的肉桂茶地旁散布着好几株奇种。

注,奇种,即圈内常说的菜茶。

来源并非茶农特意去苗圃买苗移植,而是由茶籽自然发育,经有性繁殖得来。

对于有性繁殖的茶树,武夷山人一概称为“奇种”。

奇种的奇,含有奇怪、奇特的意思。

背后原因嘛,亲自去实地看了就能懂。

奇种的外形,明显有别于水仙、肉桂,几乎每一棵长得都不一样。

有的叶片细长、叶缘偏尖、叶片边缘的锯齿很深;

有的叶片中央的叶脉腹肌明显,但边缘相对光滑平缓;

有的叶片颜色看着偏红、偏紫,并且发芽速度特别慢,一旁的茶树都已经彻底开面,达到岩茶采摘标准了,它才刚冒出芽尖……

看着东一丛、西一处的奇种茶树。

其中,有好几棵已经达到适采的开面状态。

忍不住向武夷山于和伟打听,等你们家的肉桂采完后,会安排工人采这片剩下的奇种吗?

采茶时是不是独立采?再按单株的方式做茶?

闻言,他摇了摇头。

“我家采完这片肉桂,其它地方的品种也赶着去采摘,顾不过来了。”

啊,那是什么意思?

难道这些(奇种)就不管了,让它们在茶园边上孤芳自赏。

不采茶,也不做茶,不是可惜了吗?

听到这,他赶紧否认。

“没关系的,我联系了专门做奇种的人过来采茶。”

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。

零零散散的奇种,做起来着实让人头疼。

有的发芽快,有的发芽慢。

有的发芽密,有的发芽少,整株茶树看起来稀稀疏疏的,没多少柔嫩青叶。

作为本地的土生品种,武夷奇种大部分是灌木。

哪怕留丛不修剪,灌木茶树也不会长成乔木那般,主干高大,枝繁叶茂。

所以,按单株做茶的模式,并不现实。


因为单一某株茶树能采下来的青叶量,着实太有限。

少则几斤鲜叶,多则小几十斤鲜叶。

单独采茶、单桶做青、单独焙茶、制茶过程享受单间区分待遇。

最终做出来的茶,少则仅仅只有几泡。

除了个别岩茶玩家愿意花高价定制定做外,很难实现商业价值。

武夷岩茶圈子里,单株做茶很多时候,噱头大于实际。

是否单株对品质提升而言,并非核心。

认准山场与工艺,才是关键。

不过看到“单株”二字,很多茶友在关心。

单株和单丛有什么关系?母树和母本是不是同义?

这些行话名词,有必要独立说清楚。

单株与单丛是同义词。

单,单一,唯一。

咬文嚼字来看,单株与单丛指单独一株、一棵茶树。

体现在做茶模式上,用单一特定一棵茶树上的全部茶青鲜叶,按照特定制茶工艺做出成品。

提到这,想起一段小插曲。

身边有位福安老友,他家有一片果园,种桃子的。

其中有棵靠近溪边的桃子树,每年结出来的果子都更大更甜。

就被他自留起来,舍不得卖。有一年夏天还给我们寄来尝过,水蜜桃的香甜风味真的很足!

这种模式,放在茶圈内就叫单株或单丛。

但茶树毕竟和果树不一样,茶树有灌木、小乔木、乔木之分。


灌木本身可采青叶总量不多,就算将嫩叶老叶一块全部薅下也做不了多少茶,产量极度有限。

与难以量产形成鲜明反差的是,制茶过程还特别费工夫。

采茶、挑茶、摊晾、摇青、揉捻、烘干、拣剔、焙火等,每一道制茶流程都要注意,避免混采混做。

本身一桶可放上百斤青叶的做青机,单次只放十几斤鲜叶,就像一辆满载几十人的旅游大巴,只载单一乘客那样,资源太过浪费。

单株制茶的模式,除了极个别的玩家、发烧友、资深老茶鬼,愿意花出高价定制分享外,多数时候并非主流。

虽然从字面意义上,单株、单丛是同义词。

但在现在的茶圈内,单丛茶特指广东乌龙的一类代表。

单丛的原始概念,一早被模糊。

外面那些只卖几十一斤的单丛茶,不必多想,那不可能是按单独加工方式做成的!

母树与母本,并非同义。

岩茶里最出名的母树,当属九龙窠崖壁上的那几株母树大红袍。

每年前来参观、打卡的游人不断。

只要去过武夷山旅游的人,十有八九会在手机里拍下母树大红袍的打卡纪念照。

除了大红袍母树外,武夷山本地的许多古老品种都有存在母树。

比如,不见天(品种名)母树。

比如,铁罗汉母树。

比如,白鸡冠母树……


白鸡冠的母树,我们曾在外鬼洞拍过。

那年去的时候是夏秋季,白鸡冠的成熟老叶片以绿为主,与周围背景浑为一体。

并非像春季茶青那样鹤立鸡群,呈现出玉白色。

若不是带路的茶农朋友提醒,还真的没有察觉到。

出于保护的目的,那株白鸡冠母树旁没有挂牌标识,仅是在底部围了一圈土块, 加以区分。

对于岩茶的“母树”,可以这么来理解,所有无性繁殖(常见是剪枝扦插)出来的、分布在各处山场的白鸡冠、铁罗汉等品种,都出自母树本体。

有一年重新装修了办公室,买了一盆很大的吊兰放在室内净化空气。

没过多久,那盆吊兰的垂蔓就生出了许多根须。

掐下带有根须的小吊兰,移盆栽种,又能养出一盆新吊兰。

但从植物学遗传的角度看,没有通过种子培育,无性繁殖手段得来的幼苗与母树本体没有差别。

种在各处山场的名丛白鸡冠,青叶外形,叶片颜色,品种香气风味等,一应与母树毫无区别,品种特征独立性得到保留。

包括肉桂、水仙、梅占、白鸡冠、金柳条、铁罗汉、佛手在内,茶圈内主流品种,一应是无性系品种。

种茶时,从专门的苗圃买苗移植。

从而确保最终成品的风味稳定性!

但母本的情况,则不一样。

茶树杂交选育时,需要母本、父本的参与。

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(自己的花粉不能授粉给茶树本身),要想结出种子必须依赖外来品种。

母本茶树开花后,提供雌蕊。

父本茶树,提供花粉。

人为授粉杂交后结出茶籽,再用茶籽培育成小苗,是独立的新品种。

茶树本身可以是父本,也可以是母本。

雌雄同体,同时兼具雌蕊与雄蕊,既可当爹又可当妈。

比如,黄旦与铁观音。

黄旦作母本,铁观音作父本,杂交选育出了黄观音。

铁观音作母本,黄旦作父本,杂交选育出来的出名后代则是金观音。

论起黄观音与金观音的亲戚关系,那可太混乱了……

人工选育下,尚可明确某一新品种的母本、父本。

但在自然模式下,昆虫授入的花粉,雌蕊雄蕊完全是随机选取。

由茶籽诞生出来的全新品种,每一株都长得不一样,只能称为奇种。

和水仙、肉桂、铁罗汉、白鸡冠、梅占等常见的无性系品种,拥有本质区分!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