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搜 索
本版
帖子
用户
图文精华
首页
Portal
星创心愿社
社区
税收园区
剪辑技巧
知识问答
直播孵化
工商资质
美虞茶叶
优惠券
登录
注册
用户组:游客
|
主题
帖子
星币
我的帖子
我的收藏
我的好友
我的勋章
设置
退出
星创心愿社
»
星创心愿社
›
互动你我
›
美虞旗舰店
›
聊聊水仙和佛手的区别
发表新帖
0
0
分享
聊聊水仙和佛手的区别
8303.cn
发表于 2023-5-6 11:12:33
[显示全部楼层]
只看大图
阅读模式
0
39
春茶季去武夷山看采老丛,现场可以得到不少辟谣。
早几年,圈内有不少以讹传讹的小道消息。
称,老丛水仙的茶树很高大,有七、八米高,叶片采下来就像巴掌大。
然而,这样的形容描述,纯粹是将老丛水仙妖魔化了。
现实情况没那么夸张。
老丛水仙的身高,按茶园管理与树龄高低的不同,有高有低。
采用留丛管理的老丛,按采茶那天的目测,采茶阿姨们站在一旁,头顶刚好到树高的一半。
再怎么估测,都达不到8米的夸张高度。
采留丛管理的老丛水仙,也并非是要带着梯子进山采茶。
而是因地制宜,看整片茶园的采茶条件。
如果茶树种在坡地,平台面极窄,站在茶园边上,很容易踩塌一块土。
再加上,正岩核心山场的茶地土壤,含有风化岩碎屑丰富,极为疏松透气。
搭梯采茶,根本站不稳。
如非整片茶是种在相对开阔的平面,才能提供搭梯支撑的条件。
要不然,直接爬上树,站稳了脚跟再去采茶会更靠谱。
除此外,老丛水仙的青叶,形似巴掌大小的传言同样不靠谱。
达到标准开面成熟度的岩茶水仙,不论普通水仙,高丛水仙,老丛水仙,叶片都不会相差太远。
中大开面的水仙,叶片也没有手掌那般大。
盲目臆测出,水仙树龄越老,茶青叶片越大的传言。
说明对方根本没有深入实地了解,而是听信了网上的说法,不加分辨,盲目照搬罢了。
事实上,武夷岩茶诸多品种里,叶片以大著称,而且市面上相对常见的品种,其实是佛手。
佛手茶的茶青鲜叶,长相很有特点。
长势稍微慢一些的,叶片大小还算中规中矩,形态相对圆润。
但达到彻底开面成熟度的佛手,在众多岩茶品种里,堪称是巨无霸。
五指并拢,放在一旁,和成年女性的手掌大小接近;
将小茶杯摆在一旁对比,岩茶佛手的青叶,是那个经常出镜的玉兰杯三倍大;
找一片老丛水仙的青叶放在一起对比,肉眼可见,佛手叶片宽度会比水仙宽上一圈……
本身,和大多数岩茶品种比,比起雀舌、白鸡冠、金柳条、黄观音、肉桂等,水仙的标准青叶已经是“略大”。
但放着和岩茶佛手一起比,那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!
不过,聊到佛手与水仙的不同,单看叶片大小,还仅是表象。
以下这3点的分别,更能涉及内核。
一、来源不同。
讲一个冷知识,水仙并非武夷山本地的土生品种,并非武夷名丛。
而是妥妥的外来户,原产地是建阳水吉。
不过,建阳与武夷山,同属闽北地带。
水仙在清朝末年就引入武夷山种植,落户武夷山的时间,由来已久。
发展至今,岩茶水仙凭借自身品种优势,早已成为武夷岩茶的当家品种。
与肉桂、大红袍一起,并列岩茶三大品种。
同样,佛手也并非原产于武夷山。
而是产自闽南永春,属于大叶类灌木品种。
后来,被作为优秀良种,从闽南引入武夷山种植。
永春佛手,在闽茶体系里,小有名气。
不过在制茶方式上,永春佛手有别于岩茶佛手,整体偏向闽南乌龙的工艺,最终成品是塑形成颗粒状,与条索状的岩茶拥有直观区分。
二、品种香气不同。
岩茶圈内有一句名言。
香不过肉桂,醇不过水仙。
岩茶水仙的最大特点,在于茶味醇。
但在香气方面,也不甘示弱。
兰香清幽,尤为细腻雅致。
30年-50年树龄的高丛水仙,丛香初显,汤感比普通水仙更稠一分。
达到60年以上的老丛水仙,木质丛香炸裂,深邃悠长,茶汤极度醇厚,浆感突出。
和水仙相比,佛手的品种香气比较有意思。
它是整个岩茶圈,乃至整个乌龙茶圈子都比较少见的雪梨香。
清甜、清新、甜美,鲜香盈盈。
因为茶香独特,特别有辨识度,佛手茶拥有一个别名,唤之为“雪梨”。
佛手即雪梨,雪梨即佛手,纯属同义。
别看佛手这个品种,青叶长相五大三粗,特别粗犷,但它却拥有小清新的内核,清甜的雪梨品种香气,独具一格!
这种雪梨香,与水仙本身的兰花香,存在明显不同。
在比较两者的茶香时,除了品种香的不同外,树龄香也值得顺道一提。
由于水仙是小乔木品种,佛手是灌木品种。
所以,水仙在达到特定树龄后,能自动实现木质丛香。
而佛手作为灌木,预期树龄寿命不能与乔木、小乔木相比,哪怕早十几年、二十几年种下的佛手茶树,后期制茶也没有任何关于丛香的说法。
三、茶味特色不同。
岩茶水仙,以汤感醇厚出名。
汤水不醇的水仙,没有特点。
所以,判断一款岩茶水仙的品质好坏时,建议严格按照武夷岩茶的“重水求香”传统审美。
先看汤感厚度。
啜一口茶,感受茶汤当中的胶质汤感。
将茶水含在舌面上,先别急着吞咽,用舌头轻轻地掂量一下茶水的厚度。
山场越正,茶园土壤含风化岩碎屑越多,制茶加工越到位的岩茶水仙,茶汤厚度会更明显。
很多时候,啜茶细品过程中,能感受到岩茶水仙的清幽花香,包裹在稠滑茶汤里。
乍一闻,汤面不会太香,极少出现品种茶那样花香飘扬高扬的情形。
但啜茶期间,茶水在口中震荡,从唇齿到喉间,不知不觉间,便如同水面的波纹那样,荡漾出阵阵清幽雅致的山林野兰花香。
但佛手不一样,岩茶佛手在加工时,火功一般不会太高。
彻底焙足火的,较少。
中火、中足火等,更常见。
这是因为,佛手茶的茶味特点很清甜鲜醇,茶水很柔,香滑细腻。
为了更好地体现品种特点,看茶焙茶,焙包括佛手、白鸡冠、雀舌在内的诸多特色品种茶时,火功不是盲目追求越高越好,焙茶到位,恰到好处,才是关键!
佛手与水仙,虽然都是武夷岩茶的外来户。
但水仙在岩茶圈内,扎根发展的根基更稳。
一路走来,稳扎稳打。
凭借着兰香清幽,茶汤极醇,喝起来有内容等诸多鲜明品种优势,早已一跃成为岩茶圈内的主流品种。
种植面积广,市面占有率更高。
反观岩茶佛手,显得比较小众、低调。
虽然,它的特色叶片形态,特色雪梨香气,特色清甜柔汤,能够让人印象深刻。
但在肉桂一家独大的那些年,整个市面上,佛手这类品种茶显得较为冷门。
不过冷门小众,不代表品质不好,没有水仙肉桂值钱。
只要山场正,做青焙火到位,这两年在圈内,能明显看到正岩品种茶的前景在变好。
一枝独秀不是春,(品种)百花齐放,才是武夷岩茶的未来趋势!
回复
使用道具
举报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高级模式
B
Color
Image
Link
Quote
Code
Smilies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
登录
|
立即注册
本版积分规则
发表回复
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意见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