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喝岩茶,味道各有不同?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5-16 09:29:05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25
白鸡冠是一款很有个性的茶。

我们身边有位小伙伴,出门喝岩茶很有意思。

碰到中规中矩的水仙、肉桂,泡茶之前会相对挑剔。

总认为山场正、焙火足一些的水仙、肉桂喝着才有点意思。

但他对于足火岩茶的审美坚持,不是固定的。

遇上个性突出的岩茶品种,会变得极为宽容,包容性极强。

譬如,名丛白鸡冠。

还没正式泡茶,就已经期待满满。

只想着赶快冲出一道茶,倒进杯中,一睹为快。

毕竟平时喝水仙、肉桂的机会,很多。

但碰上好一点的白鸡冠,还真的不容易!

赶在岩茶春茶季时进茶山,白鸡冠的辨识度很高。

见过不少人,路过一片留丛生长的肉桂时,会将它认成是水仙。

也不看底下的老叶片,椭圆偏长,叶子微微内卷,一副典型的肉桂状态。

年年春茶季,五谷不分,将水仙肉桂混淆的人,大有所在。

而白鸡冠的春茶,却不容易被人认错。

只因为,它的辨识度特别高。

一众岩茶品种里,白鸡冠是颇具特色的白化品种。

春季新生出来的叶片,颜色偏白。

准确来说,是偏黄白色。

从植物学角度看,这种白化变异的叶片,内部合成叶绿素受损,很难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积累养分。

但一年四季里,白鸡冠的叶片白化现象,多数发生在春季。

其他季节进山,白鸡冠会与周围的茶树一样,浑身都长满绿油油的叶片。

不过,哪怕是春茶季,青叶白化鲜叶也仅限新生嫩叶。

枝干底部的老叶片,并不会随之变色,而是依旧以绿为主。

所以,若想亲眼目睹一番,叶片颜色鹤立鸡群,拥有超高分辨度的名丛白鸡冠。

建议选择春茶季时进山,错过这一季,只能等待来年。

细看白鸡冠的叶片,它的长势也很有特点。

春季初生嫩芽,是黄白色。

与周围的茶树枝干、老叶片,形成鲜明反差对比色。

随着茶芽不断“抽芯生长”,长开嫩叶,舒展成熟叶片。

此时,再用特写镜头拍下。

刚从茶芽旁展出的嫩叶,极柔嫩,叶面好似一面绸缎般光滑。

但将视线往下一扫,能看到下方展开的成熟叶片“腹肌”明显,高高隆起。

岩茶青叶自带的“腹肌”,是茶农的调侃笑称。

准确来说,是指叶肉与叶脉之间的隆起。

突然想起一句名言,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。

这话其实放在岩茶的品种身上,也是适宜的。


武夷岩茶的诸多品种之间,一茶一味。

不同品种的茶树形态、叶片外形、叶脉特点、叶缘锯齿、青叶颜色、发芽快慢等,都不相同。

将白鸡冠的叶片,与一旁刚采下来的水仙标准青对比,相差很明显。

肉眼可见,水仙的叶片更大,叶片更平展,没有明显“腹肌”。

同时,白鸡冠作为晚生种名丛,青叶发育时间明显比水仙慢一拍。

明明身处同一片小山场,山场小气候条件相同。

但由于茶树品种的不同,一旁紧邻的岩茶水仙,已达到适采状态。但镜头往左边一扫,白鸡冠竟然刚发芽不久!

除了个别青叶抽条展开外,大多还是两叶一芽的状态。

看这状态,五月未到,若想趁早将白鸡冠采下来加工,根本不现实。

作为武夷山本土的名丛,白鸡冠的栽培历史很久远。

据传,宋朝时期止止庵的白玉蟾真人,在日常修行时,喜欢佐以白鸡冠练气。

发展至今,众多古老名丛里,白鸡冠早已跻身于四大名丛之列。

与铁罗汉、水金龟、半天妖一起,组成了岩茶名丛的F4,小有名气。

但喝白鸡冠,很多人弄不明白它的品种特征。

去年听过一个比较好玩的说法是:“白鸡冠喝起来是不是带有鸡汤味?”

当然不是,绝对不是。

虽然梅占带有梅花香、奇兰拥有兰花香、黄玫瑰拥有玫瑰花香。

但白鸡冠的品种香,绝不能简单理解成所谓的鸡汤味。

讲一句玩笑话,猪肚鸡汤、人参鸡汤、小鸡炖蘑菇等“鸡汤味”相差甚远,根本没固定标准。

名丛白鸡冠的独特品种香气,更加趋向于多元的清鲜草药香。

药香清郁之中,带有三分清新感。

去年在喝一款轻火白鸡冠时,连泡三冲后,揭盖去闻,盖上还有类似玉米须的气息,很是独特。

不管怎么看,白鸡冠的药香,与名丛铁罗汉的当归药香, 与老白茶身上常见的根茎类中药香等,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
等到下次有机会,在喝茶时认真多闻几次茶香,肯定能直观对比出它们的不同。

除了清郁的草药香外,众多岩茶里,白鸡冠的茶味特色同样可圈可点。

沸水冲泡,快快出汤。

将茶水倒入杯中,啜吸一口热茶。

你会感觉,茶汤滋味好鲜啊。

这种鲜爽茶味,来源自白鸡冠自身丰沛的茶氨酸含量积累。

岩茶圈内,白鸡冠的鲜味,堪称是遥遥领先。

不夸张地说,如果白鸡冠的鲜,排在第二位。

那么,其它岩茶名丛,根本没法排在榜首。

跨界对比来看,和那些以鲜爽清新风味著称的早春绿茶相比,岩茶白鸡冠的鲜爽滋味,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茶水入口,鲜香满溢,鲜爽、柔润、细滑茶味,缓缓浸染而出。

细品慢啜,你会感觉这杯茶的滋味,特别有层次感。

喝完这杯茶,暂时放下茶杯,稍作停歇。

喉间的清甜回味,如夏日的一抹清泉那般,绵绵不绝。

回甘快,回甘持久,生津清冽,特别爽口。

众多岩茶名丛里,白鸡冠的整体风味,清新而不失鲜爽,清香而不失沉稳。

茶香,轻盈清新。

茶味,稠滑清润。

这么有个性的风味,值得在喝茶期间,耐下性子,慢慢去琢磨。

之前往外晒白鸡冠的茶汤图时,曾遇到过这样的质疑。

“开什么玩笑,这么浅的茶汤,也能是武夷岩茶?”

诚然,出于品种特色,白鸡冠不仅叶片偏白,连茶汤颜色也偏浅。

多数时候,轻火白鸡冠的汤色,整体以浅黄为主。

但这并不妨碍它的岩茶身份。

人家不仅是岩茶,还是岩茶圈内的老资历,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名丛,历史感满满!

喝岩茶,茶汤颜色深浅不能代表什么。

盲目认定,汤色浅的岩茶,茶味也浅淡。

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肤浅。

岩茶的制茶加工,历来是“看青做青,看茶焙茶”。

青叶偏嫩,叶片莹薄的名丛白鸡冠,做青发酵不会做茶太熟,市面上的白鸡冠也极少会出现熟果香。

到了焙火环节,为了保留品种特色,白鸡冠的主流火功是轻火、中轻火,不会盲目将火功焙高。

喝白鸡冠这样有特色的武夷名丛,盲目追求高火功,完全是不理智。

茶味清新爽口的品种茶而言,焙火过高,显然不适合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