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网上看到一段关于岩茶的点评。
字里行间,对岩茶新茶不屑一顾。
认为喝岩茶,至少是“隔年陈”起步。
给出的理由还是那番话,搬来了清朝周前辈的那番名句。
“藏得深红三倍价,家家卖弄隔年陈。”
原文大意如下。
“岩茶本身主流就是喝陈茶与老茶,新茶刚刚焙成,火气偏大。存放一定时间后,茶味更柔,茶香才能落入汤水中,汤水才能得到醇化。”
这背后,暗藏这样的潜台词。
觉得与陈茶、老茶相比,新岩茶一文不值。不论是香气,茶味、还是韵味,始终远远不足。
但个人认为,事实真相远非如此。
当年新茶、隔年陈茶、以及更老年份的岩茶,它们各有特点。
新岩茶,没有那么不堪。
• 新茶的香气清晰度是最高的。
岩茶圈内,经常能听到关于品种香、山场香、焙火香、树龄香等分类说法。
武夷岩茶诸多香型分类里,新茶的综合表现是最好的。
为了喝懂肉桂的桂皮香,喝明白水仙的兰花香。
以及弄清楚梅占、铁罗汉、白鸡冠、北斗、金柳条的品种香气等,选择新茶才是捷径。
毕竟,当年新出的岩茶,茶香清晰度表现最高。
喝武夷岩茶,当年新茶不存在香气轻飘的问题,除非是山场环境与制茶工艺太糟糕,才会导致茶汤里面喝不出任何落水香。
若是pk茶香,陈茶与老茶,不如新茶占优势!
• 褪火后的新茶,不会“火气大”。
岩茶经过焙火加工后,需要等褪了火,才能进入适饮期。
不同焙火程度、焙茶方式的岩茶,褪火时间有快、慢之分。
通常,轻火、中轻火岩茶,本身焙的火功不高,褪火时间相对更快。
快则大半个月,慢则一个多月,即可褪去火气,进入适饮阶段。
轻火、中轻火、中火、中足火、足火等不同火功的岩茶完成褪火,陆续上新后,再去喝新茶。
此时,只要卖家发货过来的岩茶,已经完成褪火。
茶友们在喝茶时,大可不必担心诸如“火气大”、“很燥热”、“极易上火”的困扰。
尽情尝鲜,感受新茶专属的清晰直观香气、风味,更为惬意。
• 当年新茶的爽口表现最佳。
喝岩茶,没必要非喝“隔年陈”。
焙火偏轻的岩茶,趁早在当年内饮用,更能品尝出极致鲜醇风采。
不过,喝岩茶新茶,需要区分时间段。
考虑到岩茶工艺复杂,制茶加工周期相对漫长。
譬如现在是5月,当年新茶还没出来,茶桌上的主角只能安排给去年的足火茶。
但是,进入六月七月后,随着当年新茶陆续上新。
情况悄然发生改变,喜欢轻火茶的茶友,在七八月暑期档时,不可错过当年轻火茶的清新爽口、茶香馥郁风采。
再往后,等到中秋前后,中火、中足火功的岩茶,陆续登场。
最后,快到年底时,刚好是喝足火新茶的好时机。
简单总结一番,上半年之前,隔年陈岩茶的确是茶桌主角。
但下半年后, 当年新茶的话题热度更高。
对部分老茶客来说,在喝新茶时,偶尔穿插部分陈茶与老茶调剂口味,无可厚非。
但不论怎么看,喝岩茶,不应该只有单一化的陈茶选项。
焙火结束,褪火完成的当年新茶,同样值得一试!
隔年陈茶,是近期岩茶圈的主角。
• 隔年陈岩茶,焙火相对足一些。
虽然,从岩茶焙火的角度看,岩茶火功不推崇盲目焙高。
看茶焙茶,根据制茶需求来焙茶。
看品种焙茶,最大程度保留品种特色,远比盲目追求极致火功来得好。
但从放到隔年继续喝的角度看,还是选焙火足一些的岩茶,相对更耐放。
焙火偏轻的品种茶,比如白鸡冠、黄观音、奇兰、金牡丹等,不推荐盲目久存。
趁着新茶褪火,找时间尽快泡开喝掉。
趁早喝,才能尝到更清晰完整的品种香气,以及喝到更清新爽口的茶味特征。
一眨眼,时间来到第二年开春,趁着新茶还没上新的这段时间,隔年陈的岩茶俨然成了喝茶的主要选择。
从去年底,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新茶上市前夕这段时间,很多爱喝岩茶的茶客,日常口粮茶大多会翻隔年陈组合茶。
同样一泡足火水仙、足火肉桂,和去年冬天喝起来,是不一样的感觉。
经过大半年的存放,茶汤入口相对更醇厚、顺滑。
茶水入口,香气与茶味的中和感更好。
焙火透彻的足火茶,在放了大半年后,自身的焙火香、品种香、以及茶汤当中的落水香,不会随便减弱。
啜一口茶,依旧是又香又滑的状态,综合风味优势无比明显!
喝老岩茶,在圈内相对小众。
• 对绝大多数茶客来说,3年以内的岩茶才是良选。
以现在的时间节点往前推算,2023年新茶还没登场,选2022/2021/2020近三年左右的岩茶,相对稳妥。
原因是,三年以内的岩茶,可选项更丰富。
泡开后,能喝到香气、滋味、韵味综合发展的状态。
对武夷岩茶而言,在高温焙火期间,内在大多数茶味物质已经发生转变。
后期再存放下去,很难寄希望于岩茶能做到越存汤感越厚。
能维持在新茶褪火后的最佳状态,已属于不容易。
更何况,在淘老岩茶时,还要面临不少现状。
万一自己遇到的茶,属于品质不当的库存积压品,那该怎么办?
垃圾茶就算放5年10年,依旧是垃圾茶。
不存在越存越值钱的可能性。
万一买到手的老岩茶,返青发酸严重,刚买到手就明显发酸。
那么,泡出来后,根本没法喝。
相对来说,对岩茶涉猎不深的新茶客,建议先喝新茶与隔年陈岩茶。
先将基础打牢固,等学有余力,再去研究与琢磨老茶!
不可否认,茶圈里面有很多“老茶粉”。
包括岩茶圈子里,也能找出不少老茶爱好者。
但从整个市场来看,1-2年内的岩茶(包括当年新茶与隔年陈茶)才是主流。
即便是,武夷岩茶的相关标准内,没有明确保质期限。
做青透彻,焙火透彻的岩茶,存放多年后,只要存茶不出现意外状况,照样能喝。
但优质老茶,太少太少。
久存收藏岩茶的门槛,太高太高。
如果不是山场好,内在茶味物质足够丰沛的优质好茶。
随便找一款质量普通的岩茶存下去,也没有多大意义。
从买对好茶的概率看,喝茶买茶选茶,优先买近3年的岩茶为主。
那些高龄级别的老茶,如果没有靠谱渠道,还是敬而远之为好,以免白白踩坑被骗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