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茶友问:“是新白茶好,还是老白茶好?”
关于这个问题,想必有超过九成的人会回答:
“当然是老白茶!”
毕竟,如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,白茶有收藏价值,越存越老越好喝。
而只有不到一成的茶友,会坚定地选择新白茶。
就像红楼梦里,贾宝玉的那段著名的“鱼眼睛”论。
“女孩儿未出嫁,是颗无价的宝珠,出了嫁,不知就怎么变出许多的毛病来,虽是颗珠子,却没有光彩宝色,是颗死珠。老了老了,更变成鱼眼睛了。”
新白茶鲜爽、清甜,趁新鲜喝,更能尝到汤水里的毫香蜜韵。
那么,到底什么才是真相呢?
其实,新白茶和老白茶的关系,可不像“鸡蛋和鸡”那样矛盾又复杂。
新茶是基础,只有品质好的新白茶,才拥有潜力,转化成品质好的老白茶,两者息息相关。
所以,不存在“老白茶是宝,而新白茶是草”的说法。
二者的关系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
不过,在新白茶蜕变成老白茶的过程中,还有一点很关键——储存。
必须要储存得当,不能受潮,不能跑气,不能发霉变质。
再好的原料,再好的工艺,都抵不上主人粗心地存茶。
被存坏了的变质老白茶,是不能喝的。
不仅不会生出稠滑又厚实的汤感,还会产生酸味、烟味、巧克力味、馊味、霉味等。
即使存放二三十年,甚至三四十年,都无济于事,因为内含物质已经被水汽大量损耗了。
故而,想要成就一款好白茶,光看年份,远远不够。
产区、工艺、储存,共同决定了白茶是否能转化出优秀的香气滋味。
对于村姑陈而言,新白茶和老白茶,都是宝贝。
手心手背皆是肉。
既然内质都很丰富,都是难得的好茶,为什么要二选一呢?
小孩子才做选择,成年人则全都要。
新白茶的优点,是鲜和爽。
喝茶汤时,仿佛高山泉水般纯净甘冽。
口腔里的每一寸地方,当接触到这种纯净鲜爽的茶汤时,舌面上就会涌现起阵阵甘甜。
由于有白毫的加入,茶汤出现了如果浆般的质感,晶莹剔透,喝起来分外淳和。
除此之外,新白茶的香气,有野草香,有草药香,更多的是花香。
这种花香,不是单调的,而是复杂多变,富有层次的。
用盖碗冲泡时,会发现,每一冲的白茶汤,都在变化,带给人无穷无尽的美妙感受。
比如,白牡丹新茶里的花香,粗略数来,有广玉兰香、水石榕香、苦楝花香、晚香玉香、栀子花香、梅花香……
再比如,白毫银针新茶里,毫香与花香交织。
草木葳蕤,花香氤氲。
而老白茶的优点,是醇和厚。
一款新白茶,在避光、干燥、阴凉的环境里,严格遵守三层包装法,经过三年以后,必定会陈化出与众不同的风味。
假如品质出众,赢在了起跑线上。
那么,存放一、两年,就会出现令人惊喜的香气和汤感。
老白茶的典型香气,有药香、陈香、稻谷香、粽叶香,老寿眉饼还有机会生出枣香。
虽然不如新白茶那样张扬、明媚,但老白茶胜在沉稳、内敛、浓厚。
芳香物质都沉沉地落入了水中,与饱满的汤水相融合。
不仅闻起来香气浓郁,喝起来,同样韵味十足。
其实,在真正的老白茶面前,比香气是很肤浅的,汤感才是王道。
把内容物充沛的老白茶汤,含在口中,用舌头轻轻搅动,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,风起云涌,占领唇舌。
醇厚,稠滑,浆感,那种沉甸甸的汤,方是老白茶之韵。
老白茶固然好,却可遇而不可求。
特别是七八年的,十年以上的老白茶,更是世间稀缺。
作为普通茶客,在没有经验、没有渠道、没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,不建议盲目尝试。
否则,一个不注意,就会跌入做旧茶的陷阱中。
如果你只是想尝试老白茶的香气、滋味、汤感,感受具体是什么样的。
个人看法是,先从三年的老白茶开始喝起。
相比前几年,近些年来,存茶的人多了,所以老白茶的数量也逐渐多了。
三年、四年的老白茶、老寿眉,只要价格合适,便可以入手。
年份再高的,就要斟酌了。
现在的市场上,存在着大量假的老白茶,也就是做旧茶。
鱼目混珠,以低价出售,专门坑骗不懂茶的新人。
比如,一些直播间里9.9元包邮,或者99元一饼的老白茶,被众人抢得热火。
殊不知,这非但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反而是落入了茶掌柜的圈套。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老白茶少,好的老白茶更少。
物以稀为贵,年份高、年份真实,且品质出众的老白茶,必定是很贵的。
真心喜欢老白茶的茶友,还有一个好办法——亲自存茶。
去选购品质好的新白茶,存满三年,就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老白茶。
不仅降低了成本,还躲避了做旧茶的伤害,岂不是更好?
遇到喜欢的,就多收一些,用三层包装法密封起来,放在书房或者干燥的房间里。
盲目追老,唯老是举,是目前茶圈中一个病态的观念。
错误的认知,让很多人付出了多余的学费。
在做旧茶的世界里,摸爬滚打,幻想着以低价一定能买到老白茶。
林林总总加起来,反而交了更多学费。
如果愿意回归正轨,把这笔钱拿去买真正好的茶,估计早就脱离苦海了。
所以说,要用正确的眼光,看待白茶。
新茶和老茶,都很好喝。
有条件的话,都买一些回来,对比着喝,就能知道自己更喜欢哪种香气滋味。
那感觉,真是太棒了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