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保姆级存茶攻略,0基础新手也能学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5-24 14:44:14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23
最近这段时间,新白茶的热度颇高。

伴随而来的,还有关于白茶陈化的问题。

毕竟,大家买回去以后,一边喝,一边存,是常态。

若是不提前了解清楚,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结果茶叶却存坏了。

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,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但看了一圈下来,发现,互联网上有关“存茶”的内容,槽点颇多。

比如,有人建议,夏天闷热,尽量把白茶都挪到冰箱里,低温冷藏。

欧买噶!

都2023年了,居然还有人说出这种没有常识的言论。

再比如,有人说,茶叶怕闷,最好要定期打开包装透气,特别是长期保存的白茶和普洱茶。

这简直刷新了我对存茶的认知。

当然,最令我崩溃的还不是满天飞的谣言,而是有一部分茶友竟然相信了。

不仅相信,还在存茶的时候,运用到了实践当中。

三人成虎,众口铄金。

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那种。

为了避免各位看官在错误的存茶道路上,一骑绝尘,便打算和大家分享正确的存茶知识。

内容涵盖六大茶类,请诸位认真看完本文。

首先,并非所有的茶类,都适合存在冰箱里。

要知道,茶叶在加工完成以后,为了维持一定时间内品质稳定,通常含水量都做得很低。

在干燥酥脆的状态下,茶叶才不会受潮变质,过度发酵。

而冰箱里的环境,湿气重,温度低。

若是不管三七二十一,冒然把茶叶放进冰箱里,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
是成还是败,只在一瞬间。

根据长期的经验来看,六大茶类中,绿茶和清香型的铁观音,可以住进冰箱里。

原因是,绿茶是不发酵茶,而清香型的铁观音,发酵程度也相对低。

加上大家都知道,它们的保质期比较短,就是喝一个“鲜”。

放在常温的环境下,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。


温度升高,茶叶内的茶多酚、维生素、叶绿素等物质,就会自动氧化,还会让原本翠绿鲜嫩的色泽变黄,出现“陈味”。

所以,冰箱的作用,就是为了减缓茶叶氧化的速度。

利用冰箱那样冷凝潮湿的环境,保护它们娇贵的身体。

过了一年以后拿出来喝,依然能尝到鲜爽、清甜、爽口的风味。

不过,即使是在冰箱中低温保存,也需要做密封和避光的处理。

由于茶叶的吸附能力极强,冰箱中又难免充斥着其他食物的味道,很容易会吸收异味。

作为普通茶客,一般不会专门购置一个冰箱去放茶叶。

故而,在家用冰箱里存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,一定要提前做好密封。

不然的话,如果在茶汤里喝到了隔夜饭菜的味道,含着泪,也要接受现实了。

除此之外的其他茶类,包括白茶、岩茶、红茶,要密封干燥避光储存。

并且,在常温条件下即可,不必多此一举放进冰箱里。

正所谓,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。

岩茶和红茶的保质期,一般在3年以内。

而白茶的保质期则很长,在储存得当的前提下,能超过15年。

在这个过程中,茶叶会经历氧化还原反应。

例如,岩茶的氧化还原反应,是利用微弱的氧气,把焙进茶叶里的火气,逐渐褪出去,正式进入适饮期。

红茶的氧化还原反应,是让隔年的红茶,汤感变得更醇,茶香与茶汤更好地融合。

白茶的长期陈化,是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,不加以人工干预。

让茶叶可以呼吸和释放,转化出优秀的品质。

所以说,我们人类觉得舒服的温度,不冷不热刚刚好,便也是最适合茶叶的。

反之,低温冷凝的环境,不仅不利于它们维持品质,还抑制了体内物质的活性。

天天呆在又冷又潮的冰箱里,茶叶都要得“风湿性关节炎”了。

于是,跑气、受潮、异味、变质,接踵而至。

世上没有后悔药,变质的茶叶,再高超的技术也无力回天。

以福鼎茶农的专业仓库为例,当地人存白茶,温度控制在25℃左右,湿度则低于45%。

在这样的条件里,白茶才会陈化出最佳的香气与滋味。

但我们文章面对的群体,是普通茶客,自己在家存茶的茶客。

不过,也可以参考这个标准。

尤其是身处南方的茶友,如果担心夏季太闷热,温度高、湿度也大,可以打开空调的抽湿功能。

不仅能让空气变得干燥一些,还能把整体温度降下来。

如此一来,就不必担心家里存的茶叶,会抗不过这些炎炎夏日了。

如果要总结,六大茶类的通用存茶方式。

那么,用11个字就可以概括了。

密封、干燥、避光、阴凉、无异味。

曾经有茶友好奇,这5种条件,有没有主次顺序呢?

个人认为,它们是同样重要的。

因为在储存的过程中,只要有一点没有做到位,茶叶就会面临变质的危险。

随着白茶的“三层包装法”开始被大家熟知,村姑陈特意观察了一下其他茶类的密封方式。

最后发现,万变,不离其宗。

细心的茶农家,都会用三层包装法存茶,无论是白茶、岩茶还是红茶。

一层铝袋,一层食品级塑料袋,一层出口级别的瓦楞纸箱。

它们各司其职,铝袋可以遮光、防潮、防异味;塑料袋可以进一步防潮、防异味。

外层的纸箱,就像是一面厚实的城墙,隔热、防潮、防水、遮光、防异味……

防止外界复杂的因素,影响茶叶的保存。

想来也是,一箱好茶的价格这么贵,若是因为仓储而变质变味,损失太大了。

不仅仅是茶叶本身的价值,还有采茶时的辛苦,制茶师的日夜付出,各个环节都来之不易。

如果让茶叶完全裸露在空气中,也就是所谓的“透气”,茶叶就会与空气中的氧分子以及水汽,全面接触。

同时,快速生成新的物质,破坏原本的营养物质。

在水汽的巨大力量下,发酵、变质、发霉、长毛……接踵而至。

要说哪点更重要,哪点是次要,真心分不出个高低。

因为不知道在哪个时刻,你的一个疏忽和不小心,就会让珍藏的好茶,香气滋味受损,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
存茶,还是老老实实地尽量接近标准化。

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也有给予茶叶们最好的保护。

六大茶类的储存,有特性,也有共性。

但总结来说,只要够密封,三层都密封,便可顺利度过这漫漫长夏,安之若素。

一边惬意地沐浴着阳光,喝茶读书。

一边小心惬意地存茶,密封干燥避光。

像爱护珍宝一样,悉心呵护着它。

其实,只要远离水汽,远离高温,远离光照,六大茶类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