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茶分类简单,独芽白毫银针,一芽一两叶白牡丹,一芽三四叶或无芽惟叶是寿眉。
这样就已经把问题回答完了,但茶友购买的时候,会发现并一定时按照这个分类来划分价格的,知道这个分类,并不能知道为什么有的白牡丹比白毫银针还贵。
但实际商品化的过程,必然伴随等级化。等级不同,价格有差异,口味更是天壤之别。
以白牡丹为例,等级和口味一般与采摘标准、工艺制程有关。
特级白牡丹是采完银针后第一批采制,等级高。一级,二级紧随其后。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是不采银针,直接采制白牡丹。其实,早先在福鼎本地,都是以白牡丹居多,银针很少。
高等级白牡丹
高等级的茶青不光采制时间早,而且含芽量高。芽所含氨基酸高,因此鲜爽度高,香气纯净,苦涩低。高等级的茶青还会更彻底的去除蜡叶、红张、梗叶和非茶杂物,干茶更洁净匀整。
所以,选择白牡丹首先要选择相对高等级的茶青。
再者,选择合适的萎凋工艺。
萎凋是将鲜叶摊放,让鲜叶失水,并让其内含物质发生转化,产生诸多香味分子。
日光萎凋操作相对繁琐,也要看天吃饭,现在许多萎凋都是在室内,乃至用萎凋槽加温萎凋。
我对比过不同萎凋工艺制作的白茶,日光萎凋会比室内萎凋香气更高,层次感也更强,不舒服的“青味”很少,后续转化也更好。
日光萎凋
第三,萎凋时间要足够。
萎凋的过程中,蛋白质大量水解,生成具有鲜味和甜味的氨基酸。淀粉也可转化为双糖和单糖。
萎凋时间不够,鲜叶呼吸作用将消耗大量单糖,成茶所冲泡的茶汤甜度与鲜爽度都不足。
只有到萎凋末期,鲜叶过度失水抑制了呼吸作用,多糖分解产生单糖的量才多于单糖消耗量,茶汤才更甘甜。
滋味不好的白牡丹,也与制作者“求时效而随意改变工艺,缩短工艺制程”有关。
最后,选择合适年份。
陈年的白茶,可能会转化出更独特的香气比如枣香、梅子香等,但年份越长,白茶价格急剧增加,尤其是高等级白茶。
所以,高等级的白茶我通常都选择新茶。
总结一下:
第一,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贡眉、寿眉是大的级别,里面还有小级别,比如白牡丹还有特级、一级、二级。有些白牡丹的条索看起来与贡眉、寿眉类似,说明其本身采制标准不高。而特级白牡丹芽头比例,看起来与白毫银针很接近了。
第二,级别只是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,采制时间、采制方法、茶园所在山场、茶叶年份都要考虑在价格之内。真正的高山寿眉价格不比一般的白牡丹低;头采银针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后续采制或抽针法制作的白毫银针。所以,有些茉莉花茶能用白毫银针做茶坯。
传统日光萎凋
还有这种情况:白毫银针或是高等级白牡丹,因为保存不善受潮,出现杂味,有可能被压成饼以便宜的价格“处理”掉。所以我会和茶友说,高等级白茶最好买散茶。
第三,特别要注意寿眉这样最低级别的白茶。寿眉采制标准低,怎么样的粗枝大叶都说得过去,都混得进去,有些厂商就起了歪心思。
有茶友寄给我几大品牌的白茶样品,我试过以后发现有个大品牌的寿眉很可能是用剪枝茶做的,有很明显“异样”的陈旧感。所以,即使是寿眉,里面出现大量茶梗,也不是好事。
他说喝了这个寿眉,觉得自己不适合白茶,我说其实是没喝到真正的寿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