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不同的茶叶如何冲泡?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5-25 17:15:48 [显示全部楼层]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24
茶界泡茶的花样真的很多。

各种巧立名目的花式泡茶法、握杯法,琳琅满目,众说纷纭,进入茶圈稍微晚一点的、部分非福建籍从小接触茶的,估计就陷进去了。

说实话,人总是先对看到的东西产生兴趣,接着才对尝到的东西生成感觉。

新人看到一位餐饮服务人员的花式泡茶法,各种翘兰花指,各种堪比孔明登台求雾时的夸张动作与“近妖”风范,不被吸走眼球,才怪。

看吧,直男刷到一个直播,肯定是先注意这位主播长得漂亮不漂亮,有没有生在自己的审美点上,这个大前提肯定了,才会去这间直播间,了解这位主播的谈吐、内在。

所以,当新入茶圈的茶友看到餐饮服务人员泡茶动作天花乱坠、堪比群魔乱舞的时候,真心的,发自肺腑地认为,这泡茶人员,是非常懂茶的。

这是一个悖论。

比如,你看到一个人洗碗洗得很干净,肯定不会认为他是个大厨。

比如,你看到一个护士打针一点都不疼,也必定不会认为他是个名医。

那么,为什么看到有人泡茶动作花哨,就断定他懂茶呢?

这个概率从理论上来讲,是一半一半的。

有一半懂茶的可能性,有一半不懂茶的可能性。

但从实际上来说,餐饮服务人员这个群体,酷爱奇技淫巧,大多,把精力都放在了学化妆,学穿茶服,学摆茶席,学各种泡茶花样上了,甚少有时间学茶——顶多走马观花听一两节六大茶类的课程,记笔记的时候,还把老丛水仙打成了“老纵水仙”。

真真是令人欲哭无泪。

1684898975774.png

真正卖茶的人,真正开店卖茶的人,其实并不过于讲究泡茶的手式、技法。

喝茶喝茶,喝的是茶,不是喝手势技法。

不是兰花指挽得好,泡出来的茶就好喝的。

不是盖碗玩转得极为顺溜,卖的茶就一定是好茶。

正如并非外包装盒高大上,里面装的茶就一定高大上一样。

切菜的时候任凭把刀挥舞得多么流风回雪,也并不代表这菜炒出来就一定好吃。

卖茶的人泡茶,更加注重扬长避短,让茶更好喝。

为此,他们才不舍得把精力浪费在那些泡茶花样上,有这个时间,不如多学几句销售话术,把仓库里的库存多清掉一些。

到了买茶的人这里,要想自己买到的茶好喝,还得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,别被花式冲泡方法乱花迷了眼,实打实地,学会最简单,最直白,最有效的泡茶方式。

用最简单的白瓷盖碗,最简单的玻璃公道杯,最简单的快进快出式泡茶方法,不让苦涩味物质过多的跑出来伤害我们的身体。

这才是正理。

并且,千万不要人云亦云。

人家说白茶5泡就淡了,需要坐杯,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说这话的人手里的白茶品质不好,不耐泡。

但那只是人家,不是自己。

自己的茶跟人家的茶并不是一款茶,也不必理会人家5泡就闷茶的泡茶方式,放心大胆地按自己的习惯来,如果到了第5冲,茶汤滋味不淡,那根本就不必坐杯闷泡。

泡茶坐杯与否,何时该坐杯,该根据手中这款茶的品质与特性来安排,不应该把坐杯当成例行公事,一到5、6泡就开始坐。

内质丰富的高山白茶,5、6冲坐杯闷出来的,将是一股子苦涩味,喝在嘴里尖涩难言,何苦来哉?

1684899065247.png

茶友A给我展示了他泡茶的视频。

他的问题是,白毫银针泡出来很苦。

我请他拍了个冲泡的视频过来,一看,恍然大悟。

首先,盖碗就小了,容量不足,当然泡得苦。

其次,听信朋友的话,说闷久一点好喝,于是坐杯15秒才出汤(坐杯时自己默数的10秒,其实并不是准确的10秒,真实的时间还会有所延长)。

煮中药讲究三碗煮成一碗,这碗用的是平常吃饭的饭碗。但如果煮药的时候,没有用吃饭的饭碗盛水,用的是蘸酱料的小碗,那极大的可能就是,药煮出来超极苦超级浓缩,难以下咽——谁让你把大碗换成小碗,减少了注水量呢?

泡白茶也是如此。

110毫升盖碗配5克干茶,这是多少人喝白茶喝出来的古老行规。

这是一个固定的比例。

如果,要把盖碗换小,那么,相应地,就应该减少投茶量——水量减少了,茶叶量也要减少,这才是正确的茶水比例。

但是只换了小号盖碗,却仍旧投5克白茶干茶,显而易见,茶与水的比例就改变了,喝到的茶汤,自然也就十分不好喝。

苦涩,是极正常的。

就像武夷岩茶,为何现在大家都流行包10克这么多?也是因为茶掌柜希望自己的茶喝起来,可以更浓郁,更抓人,更加给茶客以深刻印象——世上真正能接受醇和稠滑细软浆感茶汤的有几人?大多数不过盲目追求滋味浓郁、口感犀利罢了。

这种重口味,则非增加克重才能得以实现。

另外,增加克重也有好处,那就是茶会卖得快一些。

从前喝一泡只消耗掉8克干茶,现在喝一泡能消耗掉10克左右干茶,滴水穿石间,是不是茶叶走量就更快了呢?

大学的时候看过一个营销案例,讲的是某牙膏品牌,为了增加销售业绩,请了营销策划公司为其想办法。

营销公司搅尽脑汁,终于想到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法子:把牙膏的开口剪开2毫米。

从前挤一次牙膏,只能挤出直径5毫米的柱状体,而开口拓宽了之后,一次能挤出直径7毫米甚至更宽的柱状体。

这么一来,一支牙膏根本挤不了几次,就挤光了,要买新的了。

销售量,眼见着,就翻上去了。

喝茶喝茶,最终要落实到的结果,是喝。

好喝,才是关键。

哪怕用最花里胡哨的手法来泡茶,最后,也是要喝的。

好不好,喝了才知道。

不好喝,兰花指翘得再如玉似葱,都没用。

是以,研究怎么把茶泡得好喝,研究茶叶当中的内含物质的释放速度与节奏,是非常重要的。

这些都不难,花点时间去搜索引擎搜索,5分钟就能得到答案。

毕竟,茶叶当中有许多营养物质,但它们的释放,皆不能过量,过犹不及,过度了会伤及身体。

为了自己能健康地喝茶,请放弃花式泡茶手法,认真的快出水吧。

一只100元以内的朴素白瓷盖碗,就能让你健康的喝茶,何乐而不为呢?

为了省盖碗的钱,天天喝着浓度过高的茶汤,岂不是得不偿失么?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