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到一个新提问。
“炭焙味明显的岩茶,多久才能让这股味道淡下来?”
这个时间是长还是短,得看具体情形。
经过炭焙的岩茶,必然会留下焙茶气息。
焙火轻,散得快。
焙火足,散得慢。
除了焙火程度高低外,这股焙茶气息的消散时间,有不少特殊情况值得慢慢细说。
一、焙焦的茶,焦糊味散不掉。
武夷岩茶的焙茶火功,高低不等。
轻火、中轻火、中火、中足火、足火。
足火,含有足够的意思。
类似吃煎鸡蛋、吃牛排时的全熟概念。
焙到尽头之后,如果还没有及时收手,类似已经炒熟的肉片依旧在煎锅上持续加热。
再煎炒下去,过犹不及,肉片炒老后口感不佳。
如果是炒焦炒糊,那就彻底不能再吃了。
回到岩茶的焙火环节,正常火功范畴内的岩茶,不会出现焦糊味。
当你碰到一款肉桂、水仙,或者其余岩茶,刚打开出来闻干茶,焦糊味道明显,闻着很呛鼻。
这时候,已经不是考虑这股焦味等到什么时候能散去那么简单。
而是焙糊焙焦的岩茶,可饮用价值全无。
从一开始,就不需要考虑泡来喝。
焙成焦炭,毫无生机的岩茶,后期没有任何好转的机会。
正常情况下,焙火后的岩茶,不至于发散出焦味。即便保留几分偏燥的焙茶气息,仅需放上一段时间,耐心等待褪火,即可尽享完美茶味。
焙焦的岩茶,茶味彻底受损。
后期哪怕放半年、放一年、放再长时间,都不会有任何好转。
哪怕长时间透气醒茶后,这股呛鼻熏人的焦糊味能逐渐散掉,但泡开之后,内在茶味已经很空洞。
焙空焙死的茶,没有任何茶味可言。
即便强行烧水泡茶,也只是白白浪费泡茶用水罢了。
二、火功越轻,焙茶气息散得越快。
武夷岩茶的制茶加工,少不了焙茶。
焙茶,是所有岩茶的必经之路。
无焙火,不岩茶。
如果仅是现阶段挑了茶梗,剔除了老叶片,那么,这些初制烘干出来的毛茶,充其量只能算是半成品。
有经验的茶农、制茶师等,会在近期深入武夷山,通过试毛茶,选中自己心仪的种子选手,再根据个人喜欢的火功,进行特意定制。
但对普通茶客来说,没有喝毛茶的必要。
毕竟,毛茶作为岩茶的半成品,不具备特定的香气、滋味风采。
没有焙火的毛茶,茶汤入口,滋味轻浮,始终会有毛躁的涩感与苦味。对普通茶客而言,喝毛茶对提升个人的饮茶段位,没有积极帮助。
专业的事,应该交由专人负责(譬如,试喝毛茶,调整后期制茶工艺等)。
对广大茶客来说,只需耐心等待,等到好茶正式完成加工,制出最终成品,再一睹为快也不迟。
眼下已经到了五月底。再过不久,进入六月后,距离轻火岩茶的上新又近了一步。
如果没猜错,轻焙火的岩茶新茶(以各式品种茶为主),会在六月下旬左右迎来上市。
等到下个月底,大可尽情尝鲜。
焙火轻的岩茶,茶叶内部“吃”到的火不多,褪火速度越快。
焙茶后,短则十来天大半个月,即可等到新茶褪火结束。
褪火之后,原本一直被火压抑住的清新花香、果香、鲜香等,能尽情发挥。
等到那时,喝茶就不必再担心焙茶气息的干扰,而是肆意领略轻火新茶的清新、鲜爽、馥郁本色。
轻火金牡丹、轻火奇兰、轻火瑞香、轻火黄玫瑰、轻火黄观音等,品种特征尽收眼底。
喝了许久的隔年足火岩茶后,好不容易盼到正式入夏,喝点清新口味的轻火新茶,恰好应时。
焙茶过程中,不能操之过急。
如果为了赶工期,加快焙茶时间,提早上市。那急焙出来的岩茶一点也不好喝。
最终焙出来的茶汤,燥意明显。
茶汤入口,没有醇柔汤感。
闻香辨茶时,炭焙气息明显,迟迟难以褪火。
两款岩茶之间,哪怕焙火程度相同,同样都是中足火功。
但正常焙茶,慢慢将火功焙透的茶,后期褪火更快、更干净。褪火之后,进入风味适饮期,不会从中再尝试刺激性很强的炭焙气息。
另一边,急焙出来的岩茶,褪火速度慢,很难彻底褪干净。
放了好长一段时间后,茶味入口,始终感觉差了点意思。
类似水果还没彻底成熟,就提前采下来。将青涩的果子采回来后,哪怕后期人为催熟,与自然在“树上熟”的果子,口感滋味不能同日而语!
四、看冲泡次数。
雁过留声,人过留名。
焙火过后的岩茶,必然会留下焙茶气息。
哪怕是褪火之后,照样会留。
武夷岩茶的焙火气息,也叫焙火香。
既然是“香”,它的本义自然是好闻的、舒适的、美妙的。
岩茶的焙火香,来源是因为茶叶内部的天然植物蛋白,在高温焙茶期间,发生了美拉德反应。
类似生花生变成炒花生,生板栗变为炒板栗,生豌豆变成炒豌豆,生瓜子炒熟成炒瓜子……
焙火过后的岩茶,能自然而然形成包括焦糖香、烤瓜子香、烤坚果香等诸多美妙香型。
这些焙火香,与前面提到的焦味、糊味拥有本质区别。
正常火功范围内的岩茶,一应会具备焙火香。
当一款岩茶,彻底闻不出半点焙茶香气,反而是危险信号。
这背后,要么说明这款茶压根没焙火,工艺不完整。
要么证明,它的放置时间太久了,失去了“火”的保护,很容易陷入返青变味的困境。
类似炒熟炒香的花生米,要是端上桌后没有及时吃,隔上几天后,哪怕没有变质变味,那股香喷喷的酥香口感也不复存在。
通常,武夷岩茶的焙火香气出现是有规律的。
刚打开一泡干茶时,凑近闻干茶,最为明显。
前1-2冲茶汤,沸水冲泡,快速出汤后,揭盖趁热闻,焙茶香气在前调香型里占主角。
随着多次冲泡后,岩茶本身的品种香、山场香、以及其它风味等,才会陆续展现。
记得有一次在外面喝岩茶,当时喝了一泡足火肉桂。
刚打开泡袋,递给众人闻香。
当时有位新朋友很纳闷,这是肉桂吗?怎么闻着一股焙茶的香气?
这是自然,因为它是岩茶。
岩茶在焙火后,干茶条索表面附着的香型,肯定以焙火形成的焦糖香、烤瓜子香为主。
如果从干茶上,就能闻到很明显的桂皮香,那反而不对劲。
毕竟,岩茶肉桂本身是茶,不是卤肉用的桂皮本桂。
能在干茶上就闻到明显桂皮香,反而是一桩怪事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