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六一儿童节,小朋友能不能喝茶?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6-1 17:22:43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50
大多数福建人的日常生活里,一日也离不开茶。

早茶、午茶、晚茶,不论早晚,有时间有闲暇总想着喝上一泡茶。

谈生意喝,朋友聚会喝,独自宅家也会选择有仪式感地逐冲泡茶。

浓郁的饮茶氛围熏陶下,从小开始喝茶,这的确不是新鲜事。

浸在茶香里长大的孩子,自小耳濡目染,爱上喝茶是件自然而然的事。

又是一年六一,想起平日有些茶友会咨询,家里的小朋友能不能喝茶?

今天这篇,且来闲聊一番这个应景的话题。

小孩子能喝茶吗?

当然可以。

只要茶叶品质没问题,不分男女老少,都适合饮用。

产区工艺俱佳的优质好茶,含有丰富有益成分。

譬如,茶氨酸、天然芳香类物质、黄酮类物质等。

这些物质不仅对成年人有益,小孩子也有一定好处。

不过,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,喝茶时要注意不少细节。

譬如,茶味尽量淡一些。

平日里,经常能看到有的老茶客,偏爱茶味很浓的茶。

清晨早起,先抓一大把茶放进杯子里,加入开水去闷。

闷了起码一分钟后,再倒出一冲特别浓酽的茶水,一气喝下,心满意足。

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看,这么浓苦刺激的酽茶,能面不改色的一口气喝下,着实厉害。

但从喝茶本质看,太浓太苦的茶,已经失去了饮茶享受的乐趣。

对绝大多数茶客来说,泡茶喝,还是喝浓淡适宜的茶汤为好。

递给小朋友的茶,茶味更要进一步酌情减淡。

轻轻润润,略微茶味,足矣。

毕竟,又浓又苦的茶汤,在平日生活里并不讨喜。

对普遍爱吃甜食的小孩子来说,更是如此。

家里的大人坐在一起喝茶谈事,一旁玩闹的小朋友,出于好奇模仿的心态,肯定会好奇茶的味道,打算探索一番。

这时递上一杯特别浓的苦茶,肯定会打击小朋友对茶的好感与探索欲。

权宜之下,不妨在喝白茶、红茶、花茶时,少量放几片干茶进入小朋友的喝水杯内,泡出一杯清淡柔润的茶味。

再不然,将公道杯内的正常茶水,稍加稀释之后,再递过去。

小朋友喝茶,出发点在于满足好奇心,而不是像大人那样,专注认真品尝,感受一泡好茶的完整香气、滋味、韵味。

既不是为了细品,喝淡一些的茶味无可厚非。

进入六月后,气温日渐升高,夏日炎炎。

夏季天气燥热,再加上活泼乱动的小朋友,平日坐不住,活动量很大。

这时,肯定是少不了及时补充水分,要多喝凉白开、纯净水、温开水等。

略带茶味的淡茶,在小朋友眼中是一杯别有风味的水。

比简单的白开水,更有味道。

喝起来,更有乐趣。

在适当引导下,对于不爱喝水的小朋友而言,喝点淡茶不失为补充水分的好机会。

顺便,还能让家里的小孩,接受茶文化的熏陶。

趁着喝茶的契机,还能让小朋友少喝或者不喝饮料。

譬如,高糖分的奶茶、碳酸饮料、风味乳饮料、含糖的调味橙汁、葡萄汁等。

这些“有滋有味”的饮料,多饮无益。

容易增加儿童肥胖、引起蛀牙等健康风险。

此时,作为家长,需要多加引导。

往喝水的杯子里,简单放几片干茶,泡出清清淡淡的茶味,咖啡碱含量极少,几乎喝不出苦味(咖啡碱是茶叶内部的苦味主导者)。

同时,还能拥有几分动人的茶香、清甜甘甜的润泽茶味。

但要注意,引导小朋友喝茶时,最好别加糖、加奶、加水果。

近些年,经常能在短视频里,看到各式“网红茶”。

荔枝杨梅茶冻、冷泡红茶加菠萝果汁、黑糖牛乳乌龙茶、自制冷萃雪梨银针……

茶就是茶,简单喝本味最好。

乱七八糟地加入一大堆外来物品,只会混淆干扰纯正茶味。

喝一杯加了各式佐料的茶饮,与其说是喝茶,倒不如说是喝饮料。

虽然,这种“加了料”的茶饮,在小朋友眼中更有吸引力。

但这样的茶饮料,比起碳酸饮料、果汁饮料等,好不了多少。

比起纯粹的淡茶,加了糖的茶饮料不宜多喝!

进入六月、七月后,冷泡茶的话题热度节节升高。

暑热难耐下,冰镇西瓜、冰淇淋、冰镇饮品,自然更受欢迎。

这些年,冷泡茶、冰萃茶、冰镇茶汤等,凭借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兴起,博得了不少吸引力。

但在喝茶时,颠覆传统的冷泡茶不宜多喝。

站在泡茶角度思考,沸水泡茶更能充分激发出茶香、茶味。

让泡出来的茶汤更香、更醇、更好喝。

而冷泡茶的茶味浸出速度慢,很难浸出深层次的醇厚绵柔茶味,是对好茶的浪费。

夏日炎热,一味“贪凉”,吃进去太多冷饮容易过分刺激肠胃,引起不适。

成年人面对冷饮,尚且需要节制。

何况是处于发育期,肠胃功能偏弱的小朋友呢?

在引导小朋友喝茶时,切记一句古训——温茶淡饮更养人。

适合小朋友喝的茶,除了茶味要淡一些外,茶水温度也有讲究。

温度太高,刚用沸水泡出来的滚烫热茶,不能立马递过去。

晾一下,等茶水温度自然下降,伸手摸向杯壁不再烫手再递过去,才能避开烫伤风险。

另一边,茶水温度也不能太低。

冰镇过的茶饮,入口冰冰凉凉的,很是畅快。

但小朋友的娇弱脾胃,未必能承受得起。

站在传统消暑角度看,刚从室外出了一身汗回来,这时最好别喝下一大瓶冰水。

一冷一热的刺激,最容易引起不适。

相比之下,常温水补充水分,会更合适。

现代人的夏天,大多待在空调房内,较少走动,缺乏流汗的机会。

此时,喝点温热的茶水,不仅更符合“中国胃”的体质,还能帮助促进新陈代谢。

几杯热茶落喉,能帮助出点汗,体表温度顺利下降,让浑身上下感到更放松。

之前在直播间介绍茶具时,有位外地茶友聊到一件事。

一件让他心疼不已的事。

原来,茶友买了不少景德镇手绘的盖碗回家,平日就放在茶桌上。

但可惜,家里的小朋友太过调皮。

导致他的宝贝茶具,磕坏磕碎了不少。

其实,对“家有儿女”的茶客来说,家里的易碎物品要妥当保管。

茶桌上的杯杯盏盏,最好放在小朋友接触不到的地方。

要不然,那些已经成为孤品的茶器,一旦磕损,着实让人心疼。

平日里,小朋友看到大人们泡茶,难免会充满好奇,打算模仿。

满七、八周岁左右的小朋友,在一旁有大人照看的前提下,尝试性练泡茶也无妨,权当做接触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
但为了避免烫伤,让小朋友尝试练泡茶前,最好是降低水温,并且找一套基础入门款的便宜茶具先练手。

如果是幼龄儿童,暂时不建议上手泡茶,买一套类似款的玩具,倒是可以尝试。

前两年,在朋友的店里喝茶。

当时,朋友的小女儿奶声奶气的坐在一旁,摆弄她的玩具。

全是迷你版的、木头制成的小茶杯、小茶壶。

乖乖的坐在一旁,学着大人的模样在玩过家家,特别可爱。

那天喝茶闲聊时,朋友聊到,练泡茶就是他们家的家教……

字里行间虽然带几分开玩笑的意味。

但其中却藏有不少,福建人对于爱茶、喝茶、学茶的血脉真情。

也许对懵懂阶段的小朋友来说,他们还不懂,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。

也不懂得福建人对武夷岩茶、福鼎白茶、正山小种、坦洋工夫、安溪铁观音、永春佛手、漳平水仙、福州茉莉花茶等系列家乡好茶的热忱。

但在耳濡目染之间,能得到慢慢的熏陶。

让他们懂得,杯中的茶是香的、是润的、是柔的、是好喝的。

凭着一杯淡茶,得到启蒙。

对从小到大都在喝茶的福建人来说,是最受用的茶缘!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