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喝起来发酸的岩茶,还有挽救的价值吗?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6-5 10:45:17 [显示全部楼层]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73
前些时候在茶桌上,和朋友闲聊。

当时聊到一个新名词——泡法酸。

有的岩茶之所以让人喝着感觉发酸,与泡法不当脱不开关系。

譬如,闷太久。

岩茶长时间浸在热水里,内在茶味不断释放,茶味浓度过高,藏在汤水中的酸味也会越发明显。

譬如,没沥干。

盖碗泡茶出汤后,太过于着急放下盖碗,以至于碗底还藏有漏网之鱼。

闷在碗底的残茶,久置之后,茶味酸涩明显,当然不好喝。

当你下一道茶再注水冲泡时,酸味浮现,涩感放大,当然不好喝。

对于这种不当冲泡,泡出酸味的说法,麻花只能认可一半。

另一半,始终没法认同。

毕竟,假如这款茶本身没有丝毫酸味累积,不管用什么样的法子去泡茶,都不至于泡出酸溜溜的味道!

苦瓜之所以炒着吃会苦,那是因为,它本身就是苦的。

如果是土豆、胡萝卜、豆角、南瓜等,不管用怎样的烹饪手段去对待,都不至于出现这种苦苦的滋味。

本是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

原本自身没有积累明显酸味物质的岩茶,按照常理,不会轻易被闷出酸味!

对于这点,千万别搬出“武夷酸”来作幌子。

武夷岩茶的滋味组成版图里,武夷酸的存在感极度轻微,丝毫不显眼。

喝惯岩茶的人,很难从茶汤当中,察觉到武夷酸的明显存在。

酸,不属于武夷岩茶的主流茶味体系。

香清甘活,才是一杯好岩茶的基础构成。

所以,平白无故之间,好端端的岩茶不会被泡出酸涩不堪的糟糕滋味。

客观看待岩茶的“冲泡酸”,需要多加正视。

聊到岩茶的酸味,之前还有茶友反馈,他喝到一款茶味很酸的肉桂,据说还是马头岩肉桂,但他觉得不像。

原因是,那泡肉桂从一开始喝,茶味就是酸的。

更让人没法接受的是,茶友在试茶时,用的还是快出水冲泡。

连快出水泡出来的茶汤,茶味都是发酸的。

可想而知,这泡“马肉”本身的品质得有多糟糕。

对于茶友的这番吐槽,麻花是完全认可的。

盖碗泡岩茶,快出水冲泡可谓绝招。

连短短几秒快速浸泡时间下,都能泡出明显酸味。

不必多说,这泡茶本身的酸味积累,肯定是大大超标。

常言道,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

试岩茶,正常情况下,好汉不赢前三把,前三冲泡出来的茶汤结果暂时不作数。

多泡几次,泡到尾水之后,试茶结果更精准。

但凡事有例外。

对待这种连快出水冲泡,茶味都酸得那么明显的岩茶,可想而知,它被闷泡之后,茶味会有多么可怕?

酸味明显,弊端难掩的问题茶,实属是推脱不掉的“一眼假”!

盖碗泡岩茶,圈内经常能遇到两极分明的泡法。

一派,支持闷泡,认为好茶应该闷着喝。

另一派,认可快出水,盖碗泡岩茶,快出才是王道。

麻花的立场,认同后者。

快出水才是检验岩茶品质的捷径。

假设一款岩茶,内在茶味积累足够多,随便快速泡几秒,都能泡出甘醇、稠滑、饱满的茶味。

那它没有任何闷泡的理由。

细水长流,逐道冲泡。

连续快出多次,等到茶味泡淡了再考虑坐杯闷泡。

这样做,起码能享受到十来冲浓淡适宜的出色茶味。

远比那些一闷了之,茶味浓苦的茶汤来得好。

反过来看,假设一款茶,自身缺点很多。

茶味寡淡,滋味寡如白开水,那就更不应该随便闷泡。

万一闷泡之后,因为茶味闷浓变苦,让人误以为这泡茶的味道还行,凭借一时闷浓的茶味,营造出茶味错觉,会让你距离茶味真相越来越远。

除此外,如果某泡问题岩茶, 不仅是茶味寡淡,缺乏厚度,连茶汤当中还藏有大量苦味、涩味、酸味物质。

短短数秒的快速出汤,都能泡出酸涩不堪的茶味。

如果换成闷着喝,最终得出来的茶味,岂不是更糟糕!

从正面反面来对比,快出水泡茶能迅速呈现一款好茶的优点,同时也能迅速暴露出问题劣质茶的缺陷。

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算,快出水泡茶都不会让你吃亏。

平日泡茶消遣也好,还是试茶检验品质,对广大普通茶客而言,盖碗泡岩茶,都应该坚持“快出水”这一基础泡茶原则。

回到开篇的细节问题。

喝起来茶味发酸的马头岩肉桂,试问,这到底是不是真货?

讲真,单凭只言片语的信息描述,很难判断山场真假。

因为,这是一泡变了味的岩茶。

变味岩茶,自身山场信息早已模糊。

平日里,想从品质表现正常,茶香茶味均无异样的岩茶身上喝出山场信息,已有不少难度。

更何况是一款变质之后,彻底发酸,面目全非的岩茶?

从概率猜测看,关于一泡茶味发酸的马头岩肉桂,它的山场标注信息是真是假,存在以下可能性。

第一,山场为真,但做青不当,发酵过头,导致茶味变酸了。

第二,山场为真,但储存不当,干茶受潮,严重返青变质,酸败问题严重。

第三,山场是假的,制茶工艺很糟糕。

第四,山场信息纯属假冒,久存不当,彻底返青,变质发酸……

不管是哪种可能性,事已至此,已经没有任何争辩的必要。

尝入口中,酸味明显,一点也不香、不醇、不稠、不滑的岩茶肉桂,可饮用价值微乎其微。

即便它本身是一泡价值不菲的正岩肉桂,但在变质之后,一切的品质都已经变成水中月,镜中花,毫无任何实质价值。

对待变质岩茶,处理解决方法都一样。

即,当断则断,当舍则舍,不喝为好。

刚买回来的岩茶肉桂,泡出来茶味就是酸的。

并且,酸味明显,很难喝。

尤其是,在盖碗泡茶时,已经做到了“秒出”。结果泡出来的茶汤,味道还是这么酸。

话说,这样的岩茶到底是怎么了?

不用多说,这肯定是变质发酸引起的。

这背后谈不上“冲泡酸”影响, 更是与岩茶中司空见惯的“武夷酸”没有必然关联。

储存不当,受潮返青,变味发酸的嫌疑很大。

1685670373295.png

这时,更建议多检查茶香、茶味的变化。

要是在茶味发酸至于,盖上趁热闻,杂味闷味明显,没有丝毫焙火香气。

肉桂原本的花香、桂皮香、果香,毫无踪影。

喝茶时,茶汤不醇厚,汤感非常薄,酸涩滋味明显。

茶味空洞, 品质缺陷严重,香清甘活消失,只剩下一个“酸”字的变味岩茶,哪怕是免费白送,也谈不上划算与捡漏。

本着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角度考虑,已经变质的茶,不论如何都不要再喝了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