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茶友问:“六大茶类,都是越老越值钱吗?”
当然不是。
是否能够存为老茶,不同的茶叶,有不同的宿命。
所谓“老”,是时间上的界定,主要体现在年份上。
就像古人,对不同年龄的群体,都有特殊的称谓。
女子十五岁叫“及笄”,男子十五岁叫“束发”。
二十岁叫“弱冠”,三十岁叫“而立”,四十岁叫“不惑”,五十岁叫“知名”,七十岁叫“古稀”……
那么,在茶圈中,有年份的茶,便被称为“老茶”。
而具体多少年,茶客们的看法不一。
喜欢喝绿茶的人,超过两年,或许就当作老茶处理了。
喜欢喝白茶的人,几乎都达成了共识,三年以上,才是老白茶。
喜欢喝岩茶和红茶的人,喝老茶算是比较小众的爱好,差不多也要求茶叶达到三、五年陈。
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则宣称,低于30年的,不能说老茶。
然而,掐指一算,过去的人们,哪有这么多喜欢喝“老茶”的呢?
要知道,以前的茶叶,肯定是越新鲜越好,香气、滋味越丰富。
就算有陈了很多年的茶叶,大部分也是当时没喝掉的,喝不完积压下来的,并非精心储存。
不确定的仓储环境,决定了那些陈放多年的茶叶,凶多,吉少。
比如绿茶,古往今来,都是喝“鲜”的好。
因为绿茶是不发酵茶,主要工艺是杀青,通过高温在短时间内制作成成品。
像是茶氨酸、茶多酚、叶绿素、维生素等天然物质,都被充分保留了下来。
杀青后的绿茶,虽然可以保持鲜爽,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。
一般情况下,绿茶的保质期在1年左右。
超过一年,香气滋味都会走下坡路,更无法达到越陈越香的效果。
另外,在没有冰箱的年代,绿茶通常半年就要喝完,而如今有了冰箱,通过低温冷藏,适当延长了绿茶的保质期,也算是一个重大进步吧。
在六大茶类中,还有一类小众茶——黄茶。
它的工艺,比起绿茶,只是多了一道闷黄。
所以,黄茶的保质期和储存方式,也可以参考绿茶,要趁鲜喝。
白茶和黑茶,是茶圈公认的,有转化空间的茶。
不过,二者的树种、工艺、储存、转化方式等,截然不同。
首先,白茶是微发酵茶。
在六大茶类中,白茶的工艺最为简朴,以萎凋和干燥为主。
这种轻微的发酵,不同于黄茶的闷黄,也不是乌龙茶的半发酵,更不是黑茶的渥堆。
其实,在萎凋的过程中,发酵就开始进行了。
再加上,白茶没有经过杀青,也没有揉捻。
得益于此,除了保留下大量天然的营养物质,也没有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。
当白茶制作完成以后,在密封干燥的环境下,就进入了它的后发酵之旅。
与有杀青的茶类相比,白茶的后发酵,是一种相对时间而言的概念。
在未来的陈化过程中,茶叶内部的多酚氧化酶,会不断地与氧气缓慢交换。
让那些刺激的、苦涩的物质,渐渐减少,并生成新的络合物,新的养分,诞生新的香气和汤感。
很多茶客都熟知的黄酮类物质,正是在这个过程中,逐渐产生。
可见,白茶的后发酵,说白了,就是一种缓慢氧化的反应。
依靠自身形成的,相对纯粹和干净。
所以,大家喝到的品质优秀的老白茶,打开以后,都是干香扑鼻,香气纯净,汤感醇厚,干干净净,没有杂味异味。
如果发现,老白茶里有酸味、巧克力味、烟味、闷味、霉味等,则大概率是储存不当,受潮变质,过度发酵了。
其次,黑茶是六大茶类中,唯一真正涉及到“发酵”的存在。
借助水和热的共同作用,在茶叶中生成一些菌类。
之后,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,引起发酵,这便是黑茶加工和后期陈化的主要特征。
普洱茶中的熟茶,也是属于渥堆发酵茶,因而归类为黑茶。
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,又会产生新的微生物和新的菌群,带来特殊的口感。
这些菌,有人说是有益的,也有人说是有害的,还有人说是部分有益部分有害。
即便争论纷纷,也不能阻止一部分茶客,对黑茶爱得深沉。
借着白茶和黑茶的这股“老茶风”,岩茶和红茶也不甘示弱。
如今,已经有一部分茶友,开始有意识地存老岩茶和老红茶。
特别是有收藏爱好的人,看见什么茶,都想把它保存起来,过三五年再喝。
村姑陈就有这样一位朋友,到他家里,你会发现,活脱脱就是一个藏宝库。
无论是外面能见到的,还是十分稀有的茶,这里都有。
并且,还配备了空调、抽湿机等设备,打造出来的仓储,与专业的茶仓并无二致。
可即使如此,他存出来的老岩茶和老红茶,大多数还是翻车了。
久而久之,也放弃了。
还是回到原点,存些白茶和黑茶。
究其原因,是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红茶和岩茶,都有保质期。
红茶的保质期通常在3年,而岩茶则要根据焙火程度来判断,不过一般也是在3年内喝完。
除非是这款红茶或者岩茶,制茶师在生产它们的时候,就按照老茶的标准去做。
做青的时间,烘干的时间,发酵的时间等,都要严格把控。
唯有如此,才能做出能够长期存放的茶叶。
我们之前也在武夷山胡歌家,喝到过一款陈年的水仙。
不得不说,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后,汤感确实很醇厚,香气闻起来,类似熟普那般稳重。
可这种品质的老岩茶,只喝过那一款。
因为,无法以偏概全地证明,所有的岩茶存老以后,都能如此。
自身品质很重要,仓储的环境更重要。
作为普通茶客,还是建议本本分分地,在保质期内把岩茶和红茶喝完。
茶,未必都是老的好。
新茶有新茶的清鲜,老茶有老茶的醇厚。
不适合陈放的茶,留的时间太久,香气滋味尽失,最终也是“留成了愁”。
即使是能够长期存的白茶,也有很多茶友,喜欢喝新白茶的鲜香醇爽。
那股茶氨酸满满的风味,堪称夏日解暑的最佳饮品。
因而,针对不同的茶类,挑选适合的品饮时间。
如此一来,才是对一杯茶最好的尊重与认可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