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入门级的茶友来说,选茶、喝茶,也是一场考试。
后台里,常常有茶友给我们留言提问:
“作为喝茶小白,刚刚入门,能不能推荐给我一款茶,便于我学习?”
站在挑选六大茶类的角度来看,答案太广泛了。
光是绿茶一种,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湖龙井、洞庭碧螺春、黄山毛峰、信阳毛尖、太平猴魁、安吉白茶等。
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绿茶,来自五湖四海。
众所周知,绿茶是最多人喝的,也是种植最广的,全国各地都在生产。
按理来说,将绿茶作为自己入门的第一杯茶,是很合适的。
就算不是买那些名优绿茶,只买自己本地产的绿茶,性价比也很高。
绿茶清新、鲜嫩、爽口的滋味,对于刚刚开始喝茶的朋友,也能很好地接受。
不过,有很多人发现,绿茶并非人人都适合喝。
因为绿茶属于不发酵茶,主要工艺是杀青。
杀青以后,在高温下多酚氧化酶就失去了活性,氧化反应停止了。
那么,绿茶中除了丰富的天然养分,还保留了大量的茶多酚。
对于胃寒、胃弱的群体,不太友好。
再加上现代人的饮食不规律,生活习惯不良,种种原因,肠胃脆弱的人不在少数。
绿茶中大量的茶多酚,会刺激胃壁收缩,引起胃部不适。
强调一下,这里并不是说绿茶不好。
而是建议大家,在喝茶之前,要先关注自己的体质。
茶圈里,不乏一些茶客,胃部功能正常,常年喝绿茶照样身体倍棒,吃嘛嘛香。
可以先少量地买,少量尝试,确定身体可以接受以后,再循序渐进地喝。
最后再插一句,控制好投茶量,避免泡得太浓太苦。
浓茶中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,对身体没有好处。
最近茶圈里比较火的,是武夷岩茶。
可稍微了解一下就会发现,武夷岩茶,是一个庞大的茶叶知识体系。
里面的信息承载量,对于入门级的茶友来说,实在太多太多了。
就像一片汪洋大海,想要拿一个水桶装,肯定是装不完的。
深不见底,神秘莫测。
兴许在世人眼中,武夷岩茶就是那“老三样”。
水仙、肉桂、大红袍。
学得多一些的,还知道加上一个四大名丛。
但实际上,武夷岩茶的家族是非常庞大的,光说品种,据不完全统计,有两千多个。
有小品种,有奇种,还有名丛,等等等等。
就连老茶客都未必分得清楚,更别提从来没接触过的新茶友,必定是云里雾里了。
因此,在尚未充分了解之前,不建议盲目地尝试。
一是因为容易踩坑,二是因为不易喝懂。
听惯了外界所说的,岩茶就是苦、涩、浓、刺激、霸道,而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选购,大概率是会上当的。
亦或者是,以为岩茶都是香气高扬,花香明艳,带有栀子花香。
遇到了真正的正岩茶、坑涧茶,那种幽深雅致的气息,反而喝不懂。
这种场景,不瞒大家说,我们见多了。
故而,在学习武夷岩茶的道路上,除了埋头苦喝,更要学会培养兴趣。
当大致理解了岩茶的基础知识,品种特征、香气滋味呈现等之后,再去多喝。
有了兴趣的加持,自然能更快地明白什么是岩骨花香,香清甘活。
最后,在岩茶的圈子里,融会贯通、游刃有余。
如果实在要推荐,那就喝白茶和红茶吧。
白茶,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茶。
无论你以前有没有喝过茶,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接受。
不仅是新手,如果原来是喝绿茶、铁观音、茉莉花茶的人,也几乎能够无缝对接。
清新、温润、鲜爽、清甜,茶汤像豆花,含着满满的胶原蛋白。
如同江南烟雨一般温柔的汤感,必定会让各位念念不忘。
不过先要澄清,这里说的白茶,指的是六大茶类中的白茶。
必须符合国标要求,树种、工艺、产地等都有规定。
市面上的月光白,是普洱茶系的,而安吉白茶则是绿茶系的,它们都不是真正的白茶。
在白茶的三大品类中,最适合新手喝的,是寿眉。
花香馥郁,草药香清郁,层次丰富,汤感淳和,香甜细软,一喝就会爱上。
不至于像白毫银针、白牡丹那样,留下个“味寡淡”的初印象。
另外,建议大家尽量从新茶开始喝。
新茶价格实惠,且没有做旧茶的顾虑,成功率更高。
红茶应该就不用我们多介绍了,地位上来看,和绿茶并驾齐驱。
但因为红茶是全发酵茶,鲜甜浓醇,香气馥郁,花香、果香、蜜香相互融合,汤水里也带着甜丝丝的味道。
想必这样的喝茶体验,几乎没有新手会拒绝。
即使是懵懂的新手,往往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和想法。
有一部分认为,喝茶有什么难的,不就是跟喝水一样,从嘴巴滑到喉咙,最终到胃里吗?
喝什么都一样,只要比白开水更有味道一点就好了。
还有一部分认为,茶叶太难懂了,喝一辈子都未必能懂。
当然,这里说的是真懂,而非装懂。
其实,想要喝到好茶,未必一定要多“懂”,毕竟大家都是业余的。
俗话说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
而我们只要学会从日常喝茶中,多积累经验,产生自己的见解,就足够了。
切勿捕风捉影,人云亦云。
那么,这样程度的“懂茶”,平时完全够用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