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旧茶的臭名声,已经传遍整个白茶圈。
堪称是臭名昭著,人人嫌弃。
做旧茶的诞生,是为了方便冒充老白茶,将新白茶人为做旧而成。
这样的做旧茶,内在茶味物质严重受损就算了。
还时常因为原料质量、制茶操作、后期仓储等系列影响,导致茶叶内部存在不少刺激性物质。
通俗来说,这样的茶喝进去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!
喝了之后,越喝越不爽口。
更有甚者,还会让人感到喝茶后喉咙干涩,口干锁喉。
当你开始怀疑,自己买到手的老白茶像是做旧的。
但又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,担心自己冤枉了一款好茶时,不妨对照下述思路,慢慢排查。
茶叶圈子里,有些做旧老白茶,堪称是一眼假。
哪怕再不懂茶,看了之后也能轻松分辨。
这样的做旧茶,某种意义算是做旧1.0版本。
新手入门阶段,如果不想在买茶时踩坑中招,白白被这些假得很明显的做旧茶给骗了。
买茶时一旦遇到这四种情况,有一个算一个,统统不要买。
首先,黑褐色“老白茶”。
正常工艺制成的白茶新茶,叶片颜色与茶青鲜叶状态基本一致。
类似脱水蔬菜,除了脱去大量水分,看起来没那么鲜亮外,其他地方区别不大。
仔细观察新茶叶片,整体以绿为主,但细辨之下能区分出草绿、葱绿、墨绿、深绿、翠绿等自然深浅层次过渡。
存老之后,白茶的整体色系不会发生太大转变。
而采用“做旧速成”的方式,用上渥堆、暴晒、高温烘干、又渥堆又暴晒等各种做旧方法,让一款新茶快速变得苍老、沧桑。
最终制成的做旧茶,颜色是单调呆板的。
经常是黑褐为主,缺乏自然层次。
要是在买茶时,碰到黑乎乎的“老白茶饼”。
很显然,这100%是做旧的,自然陈化出来的老白茶绝对不是这般模样。
其次,超高龄“老白茶”。
越是不懂茶的人,越容易在喝茶时盲目追求猎奇。
买老白茶时,容易认为白茶的年份越老越好。
请客喝茶,最好是亮出一款大家都没听说过,年份起码超过3、40年陈的最好。
殊不知,抱着这样的想法去买茶淘茶,容易被商家割韭菜。
道理很简单,年份越老的白茶,留存数量越少。
考虑到白茶兴起时间,年份超出10年的高龄老茶,注定是假多真少。
更别提那些70年代茶农自存老茶,存满50年的老寿眉等。
在新手阶段,将这些超级高龄的老白茶买回家,做旧风险堪称是100%。
再次,来源不详的老白茶。
唯有了解,才能懂得。
很多刚入圈的新手,对老白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。
买茶时,一看到这款茶号称“老白茶”,直接信以为真。
但有经验的老茶客选茶,肯定会仔细了解一番。
“这是不是福鼎的料?这白牡丹饼还是寿眉饼?哪一年压的?是不是高山茶……”
正常情况下,市面上各式各样的老白茶,都有着具体茶名。
2018白露茶、2015白毫银针、2019白牡丹饼等。
产茶年份+茶叶名称,才是老白茶的正常标注格式。
假设一款茶直接就印上“老白茶”这三个大字,包装信息没有提及详情。
产地不明、厂家不明、具体年份不明、种类不明。
碰到这类一问三不知、来源不详的“三无式”老白茶,它的来源十有八九是做旧假冒!
最后,超低价“老白茶”。
结合正常市场规律看,一分钱一分货。
远低于行情价的老白茶,肯定藏有缺陷。
要么是已经存坏变味了,才搬出来低价促销。
要么是直接做旧造假得来,造假成本低,才有廉价倾销的空间。
所以,当你遇到那些几十块一饼的老茶,不足百元就能入手的7年陈老白茶。
诸如此类“天上掉馅饼”的事情,千万别盲目因为便宜二字入手。
认准品质,才是关键。
如果白茶的做旧有段位。
上面举例的高龄茶、廉价茶、三无茶、黑乎乎的老茶等,仅是初级阶段。
换言之,它们假得太明显了。
类似线索完整,侦破方向一目了然的侦破剧情,在鉴茶过程中反而显得没那么好玩。
相对这种1.0阶段的做旧茶,稍加留心,不难看出它们的猫腻。
怕的是,遇到那些升级换代,伪装手段更狡猾的2.0版本的做旧茶。
这类做旧茶或许在初看外形时,难辨真假。
整款茶看着,没有明显的黑褐色,保留着与年份真实的老白茶极为相似的外形。
凑近闻干茶,也不至于闻出难闻怪味。
凭借高超造假手段,这类做旧茶在圈内隐藏得颇深,连许多喝茶多年的老茶客都被它们给骗了。
试问,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是好?
其实,真的假不了,假的真不了。
哪怕做旧手法再高超,也会有露出马脚的地方。
当你新买了一饼老茶,心底拿不准主意它是真是假时,不妨重点排查以下几点。
第一,沸水快冲后,趁热闻叶底。
正常泡茶喝,对于知根知底的好茶,盖碗冲泡时不必着急闻叶底。
等泡到最后,这泡茶不打算继续泡出来喝时,再闻叶底余香也不迟。
但在试茶时,特殊情况特殊对待。
建议用滚烫沸水泡茶,快速注水,迅速合盖出汤,将茶汤尽快倒出来后。
当务之急是,打开盖碗去闻叶底!
经历做旧伪装的问题茶,被沸水冲泡之后,相当于卸了一层妆。
会在叶底里,散发出本身的真面目。
要是这时从中闻出难闻怪味,包括药剂味、橡胶味、或者说不上来的刺鼻怪味。
不用多说,这样的茶肯定有问题。
正常茶叶仅会存在天然舒适茶香,怎么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杂味?
第二,捏一捏叶底的柔韧度。
闻过叶底后,伸手捏一下泡开过的茶叶。
自然陈化,原料出色,年份真实的老白茶,泡开的叶底保留有自然鲜活弹性。
伸手触摸,会感觉到叶片藏有一定弹性。
而渥堆出来的做旧茶,内在结构受损。
骗得了一时,骗不了一世。
即便初步看外形,暂时看不出猫腻,但捏起来软趴趴的、毫无鲜活弹性的叶底,已经暴露了不少端倪。
毕竟,好端端的茶叶,怎么会像沤烂的蔬菜叶子那般?!
第三,认真观察汤色变化。
经过做旧摧残的问题茶,冲泡开汤后,茶水颜色表现不自然。
刚一冲泡,泡出来的茶汤颜色偏红偏深。
随后再次加水,后几冲泡出来的茶汤,立马变淡变浅。
但正常状态的老白茶,茶水颜色呈现“抛物线”那般自然过渡。
盖碗快出水冲泡,一开始的茶汤颜色自然偏浅。
泡了三冲四冲,茶汤逐渐加深,汤感日愈醇厚。
在相邻两道茶汤之间,不论是汤色还是茶味,都不会出现大起大落!
老白茶最大的茶味卖点,在于一个“醇”的。
品质出色的老白茶,茶汤入口,颇为惊艳。
茶味层次饱满,甘润适口。
细品下,会让你感觉这杯茶是稠滑、醇厚、绵柔的。
小口慢啜,只觉得这杯茶类似上好的佳酿,韵味美妙。
甘、香、醇、厚,一应俱全。
咽下茶汤后,喉间快速生津。
生津持久,回甘迅速。
沉浸在阵阵回甘当中,让人感觉无比放松。
如果是劣质做旧茶,经过做旧伤害后,茶味受损严重。
哪怕看外形,假冒模仿得太逼真。
只要泡开尝入口,茶味是好是坏,一试便知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