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围绕轻火岩茶的误会,该说清楚了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6-14 09:02:01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41
进入六月,少部分轻火岩茶已经出来了。

每到这时,圈内总能看到两级分明的购茶心态。

有的茶客,对轻火新茶期盼已久。

等了一年,就是为了这一口“鲜”。

轻火岩茶的清鲜鲜爽,是绿茶、黄茶、花茶、新白茶没法取代的。

因为火功不高,品种特征性风味保留完整。

整体喝起来又香、又鲜、又爽,细啜下还能尝出好茶应有的厚度。

但也有人,对轻火岩茶不屑一顾。

认为轻火岩茶是颠覆岩茶传统风味的怪胎。

还认为,轻火茶仅仅是香,但汤感厚度远远不足,没法体现正岩茶的岩韵。

SO,关于“好茶不焙轻火”的说法,一时间甚嚣尘上。

甚至有人搬出这样的观点,“真正懂行的茶客,买岩茶只买足火,不喝轻火。”

逐一梳理下来,围绕在轻火茶身上的3点迷雾,有必要逐一拨开迷雾,看清真相。

一、好岩茶只焙足火?

去年底,圈内关于“八道火肉桂”的新闻很火。

至此之后,很多茶客已经得到普及。

岩茶不是焙火次数越多越好,正常焙两、三次左右就能焙到位的话,没必要反复一直焙下去。

不然,盲目增加焙火次数,会增加打焙的制茶成本不说,还存在将岩茶焙过头的风险。

已经焙足焙透的岩茶,一味坚持再焙下去容易焙过头,直接焙焦焙死。

到最后反而是画蛇添足,没有益处。

所以要正视武夷岩茶的焙火,焙茶次数不是越多越好。

并且买岩茶,也不是非要买足火不可。

轻火、中火、足火之间,不同焙火程度的岩茶,各有所长。

类似吃烤牛排,三分熟、七分熟、以及最后的全熟,不同阶段下,口感状态各异。

所以,不存在“好岩茶只适合焙足火”的说法。

武夷岩茶的焙火,讲究“看茶焙茶”。

有的茶适合轻焙火,譬如奇兰、白鸡冠、瑞香等,焙火轻一些更能体现品种特色。

有的茶焙足一些更受欢迎,譬如铁罗汉、老丛水仙等。

有的茶在焙茶期间,具体火功范围如何,完全是看市场需求定制。

譬如早些年销往潮汕地区的岩茶,为了照顾当地喝茶口味,火功会偏高一些,制成“潮汕火”再发货。

但是,面向不少北方地区的客户群体时,为了保留茶香,焙火轻一些更受欢迎。

从选茶角度看,一款岩茶火功是高是低,不影响具体品质。

根据制茶需要才定制火功,因地制宜,才是岩茶发展的常态。

二、轻火岩茶不能体现岩韵?

圈内轻视轻火岩茶的声音里,有不少观点立场很鲜明。

“认为焙火偏轻的岩茶,茶水太柔,不能体现正岩茶应有的劲道汤感。”

但这样的想法,从一开始就并不成立。

岩茶的火功是高是低,与岩韵有无没有必然关联。

武夷岩茶的岩韵,来源自正岩山场的独特环境滋养。​

脱离了正岩山场特定的小气候环境,就没有了岩韵的生成土壤。
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

等到做茶季,如果收了便宜的外山青叶回厂里做茶。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这样的外山茶,哪怕将火功焙得再高,茶味依旧是薄的,苦涩刺激明显。

喝起来,根本没有半点正岩好茶的风骨。

反之,先天品质卓尔不群的正岩茶青,内在茶味物质积累丰沛。

不论正岩水仙、正岩肉桂,还是一系列相对难得的正岩品种茶,后期在做青、焙火等制茶流程里,只要不出现重大制茶失误,就不会影响茶汤的岩韵体现。

哪怕是焙成轻火,汤感入口依旧是饱满醇厚的。

咽下茶水后,不同于普通轻火茶的寡淡,正岩轻火茶能让唇齿间留香持久,生津良久。

整杯茶在清鲜鲜醇之余,回味层次还更美妙。

喝茶时,香清甘活等方方面面的品质表现,一个不落。

这样的茶,又怎能因为它的火功轻,而平白无故地轻视?

三、轻火岩茶只是香,茶味会偏薄?

很多人觉得,岩茶是越焙越醇厚的。

经过高温焙火的淬炼后,岩茶内在茶味物质才能得到浓缩。

喝焙火足一些的茶,汤感更醇厚,质感更绵柔。

细啜时,才能拥有喝老火靓汤那般的满满胶质感。

如果仅仅焙到轻火就停止,那么,做出来的轻火茶只是胜在香气。

闻起来,特别香。

花香清晰,品种香气特征明显。

由于焙火偏轻的影响,内在不少低沸点的芳香物质得到保留。

所以,岩茶自身的茶香魅力,得到极致发挥。

但喝起来,就差了意思。

轻火岩茶的茶汤,大多只是闻着很香,但小口细啜时,茶汤当中的落水香表现一般。

认真细品,茶汤厚度偏薄。

有很多茶味物质还未经过焙火的醇化历练,类似一锅刚烧开,但是没有慢炖的汤水,当然不如长时间慢炖出来的老火靓汤口感好……

说实话,这种想法未免太小看了轻火岩茶。

岩茶汤感醇不醇,与内在茶味积累相关。

只要先天原料品质牢牢把关,后期做青做到位,焙火时不求焙到极致足火,只是轻焙一番,照样能出来细滑茶汤。

若不信,喝一喝轻火白鸡冠之类的岩茶。

汤水中的细滑汤感,完全能证明自己。

对比轻火、足火岩茶时,即便是澄清了茶香、茶味方面的误会。

只要山场正,工艺到位。

轻火岩茶的香气与汤感,同样不会弱。

但也有部分茶友,考虑到后期存放的问题。

总担心轻火岩茶因为自身“吃”到的火不多,品质表现因此不稳定。短期三、两个月左右喝,风味正好。但时间一长,就很容易返青变味,不如足火岩茶稳定……

诚然,从适饮期间来考虑,轻火岩茶出来后,及时尝鲜,风味更好。

趁着新茶褪火,处于适应期限之内。

及时泡开喝掉,才能更好地感受茶味清鲜之美。

但和足火茶相比,轻火茶不存在容易返青的弱点。

只要前期做青做透,后期焙茶环节将火功焙均匀,不论轻火、足火,在适饮期限内都不会返青变味。

如果是做青走水不顺畅的岩茶, 哪怕强行将火功焙高,也难逃返青变味,生出杂味,汤水变薄的下场。

选岩茶时,与其盲目选择高火功。

不如重点关心,这泡茶的做青发酵是否到位,焙茶火功是否恰到好处。

只要做青做透,焙茶到位,不论火功高低,都能尝到出彩的茶香、茶味。

不同火功的岩茶,好比是淡妆与浓妆的区别。

只要品质基础扎实,真正的好岩茶,淡妆浓抹总相宜!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