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网上买老白茶饼,很多茶客都遇到过这样的套路。
即,老料新压。
之前在某个直播间,就见过这样的卖茶话术。
“这饼2013年的福鼎寿眉,来历大有讲究,这是散料在仓库里放了7年之后,在2020年才安排压饼。因为是老料新压,所以会比当年直接压饼存下来的老茶更醇厚绵柔……”
听到这番话,不知你是信,还是不信?
说实话,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。
这番话乍一听很漂亮,但经不起推敲!
如果直接冲动消费,很容易踩坑被骗。
因为,超过5年、7年的老白茶再去压饼,本就不合常理!
产区环境、采摘等级、综合品质相近的前提下。
存满3年以上的老白茶,拥有很明显的市场规律。
即,散茶比饼茶更值钱。
这是因为,两者的仓储成本不同。
白茶寿眉,连梗连叶带芽一起采摘。
通常采茶标准是茶树嫰梢一芽三叶、四叶。
经过萎凋、干燥处理后,得出来的散茶较为蓬松、松散。
很多时候,当你按斤将寿眉散茶买入手。
下单两、三斤当年新茶回家后,能收到满满一大箱。
将快递箱搬回家,放在干燥阴凉的储物间内,比较占空间。
换成同等规格的白茶饼,茶叶体积能减少很多。
由于仓储占地空间不同,储存成本有别。
所以,在2020年那会儿,已经存满7年的2013高山寿眉,直接卖散茶其实更值钱。
再将其压成茶饼,降价销售,等于是主动做亏本买卖。
而现实是,没人愿意做亏本生意。
事出反常,必有猫腻。
这饼所谓的“老料新压”饼,从真实市场行情看,根本没有可信度。
除了利润空间的不同,存满7年的老白茶,直接卖散茶更值钱。
整件事的怪异之处,还存在一点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。
将散茶压成茶饼,有一定制茶损耗风险。
虽然近些年,随着白茶压饼工艺的不断发展,已经日臻成熟。
只要制茶过程不出现差池,能做到将茶饼压成松紧程度适中的状态,尽可能保留好茶内在养分物质。
但是,冒着压饼损耗的风险,将已经存满7年的老白茶再去压饼,这就说不过去了。
将整箱老茶搬出来后,先摊晾醒茶,再进行蒸软,让干燥酥脆的散茶恢复一部分韧性。
万一在蒸软期间,稍不留神,多蒸了一会儿。
过分蒸软,容易增加后期烘干难度,白白损耗茶味。
万一在蒸软结束,进行包揉,准备放进压饼模具内压制定型时。
定型过程中,一旦操作不当,温度高了,时间长了,力度使用不当。
最终压出来的茶饼,会变成像硬石头那样,硬邦邦的。
难以撬开不说,还会严重损耗内在茶味物质。
一桩桩、一件件算下来,与其再次增加压饼成本,不如直接卖散茶。
好不容易已经存满7年的老白茶,算一算多年的仓储付出,再算一算压饼期间有可能存在的制茶损耗。
为了腾出仓库空间,也为了照顾饼茶爱好者的消费需求,将一、两年内的白茶散茶压成饼,还算情理之中。
哪怕再迟一些,顶多也是将两、三年左右的茶拿出来压饼。
仓储到位,年份真实的7年陈老白茶,已经没有了压饼的必要!
客观来看,白茶新茶与老茶的库存量,不可同日而语。
今年是2023年,假设开篇那饼2013年的寿眉,年份真实,没有造假。
那么,不论是散茶还是饼茶,存放至今已经是10年陈了。
但在十年之前,白茶的产量规模还很小。
听说过白茶的人,不多。
茶圈内喝过白茶的人,也偏少。
整个福鼎的茶园面积、茶厂数量,也远不如今天。
过去十年是白茶发展的“黄金十年”,知名度连年上涨。
每年新加入的茶商,新开垦的茶园,新开设的茶厂,都呈现上涨的趋势。
经过这些年热火朝天的大发展后,白茶的年产量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。
从库存角度看,现阶段去买茶,要想买2023、2022、2021、2020等近三年、四年的白茶,各家都有库存。
随便吆喝一声,表明求购意愿。
那么不消片刻,立马应者云集。
但2013、2012、2011、2010,以及更久远年份的白茶,不是哪家都有存货。
尤其是最近几年刚注册的新厂、新品牌,没有前期市场深耕积累,哪里能轻松收到一大批高质量的老茶库存?
即便有,各家的存货也不会多。
因为在老白茶一路畅销,市场火热的这些年,已经消耗了不少早期存下来的老茶。
而年份真实的7年陈老茶,卖掉一斤少掉一斤,喝掉一饼少掉一饼,后期没法再去补货。
所以,从库存量的角度来计算。
哪怕真的有人突发奇想,打算用7年陈的老白茶去压饼。
但仓储里的老茶库存,也没法支撑这个“任性到离谱”的制茶做法!
每次聊到老白茶,都会顺带向新茶友提醒一点。
买白茶,千万别觉得年份越老越好。
尤其是新手买茶,当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,千万要认清市场现状。
年份老,不代表品质好。
平地茶园,夏茶原料,工艺粗糙的劣质白茶,香气滋味平平,毫无看点。
放在仓库里库存积压多年后,一直迟迟没有顺利出售,这样的老白茶品质堪忧。
买茶如果忽略实质,只看到“年份足够老”,就爽快地掏出腰包。
到最后,也没法尝到老白茶的甘香醇厚风味!
更何况,那些动辄10年陈、15年陈的高龄老茶,各家的库存都不多。
能确保原料出色,年份真实的前提下,必定是极为稀少。
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看,这样的老白茶肯定不便宜。
出现大几千上万,甚至更贵的情形,也不稀奇。
但比起“价格昂贵”之外,还要担心遇到做旧茶,白白增加踩坑被骗的风险。
对入门阶段的新手而言,买茶完全没必要攀比年份老。
老老实实认准品质,喝老白茶从三年陈、四年陈作为起步。
从中认真挑出一款香气、滋味、韵味俱佳的好茶,才能物有所值!
事出反常必有妖。
原料出色,品质出彩,年份真实的7年陈老白茶散茶,假设没有意外状况,它是断然不会被拿去压饼的。
若有,反而要多留心眼。
因为这样的茶,很有可能是仓储不当,存坏了。
存出了仓味、酸味、闷味。
但个别商家因舍不得损失,索性将其拿去压饼,寄希望于蒸压烘干能消散杂味,掩盖真相。
但假的真不了,真的假不了。
已经存坏过的白茶,不论用什么方法去掩盖。
在沸水泡开后,趁热揭盖去闻。
闻不出悠扬纯正的药香、陈香、枣香,茶香寡淡极了。
泡开之后,茶汤清透度有限。
小口尝试喝入,汤水不醇厚,不稠滑,隐约藏有杂味。
喝完之后,整个口腔都是不清爽的。
遇到这样的问题茶,哪怕它的外在宣传再诱人。
但它的实质,早已不堪入目。
像华丽袍子下的虱子,难掩真相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