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家里泡茶时,怎么投茶?”
那么,关于这个问题,还是详细说一说吧。
学习泡茶,和烘焙做蛋糕,有很多相似的地方。
比如温度、手法、时间等等,而第一步,就是要称出标准的重量,标准的克数。
据我们亲身测试,这样做出来的蛋糕,口感才松软。
同理,为了把好茶泡出最佳的口感,不苦也不涩,称茶是很有必要的。
随便抓一大把,有可能多了,有可能少了。
投茶太多,超过标准,则导致茶与水的比例失衡,当然就容易出现苦涩味,不好喝。
投茶太少,照样影响了口感,茶少水多,泡出来的茶汤,清汤寡水。
因此,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,还是建议大家,在茶桌上准备一把克秤。
不需要太贵的,选择家用小型的电子秤即可。
最好是能称到0.01g,这样更精确。
当然,有一些“老司机”因为太熟练了,天天都在泡茶,对各种茶叶的体积都很熟悉。
光凭眼睛看,就能估算出投茶量。
即使闭上眼睛,也可以和真正的重量,缩小差距。
但这种情况,是极其个别,极其特殊的。
普通的茶客,还是不建议盲目投茶,因为不同的茶类,体积不一样,眼睛看不准确。
就算是同一类茶,如白茶,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的体积,也是不同的。
5克的白毫银针,兴许只能占据半个盖碗。
可如果是5克的寿眉,粗枝大叶,已经有超出盖碗的架势。
所以,最好还是用克秤,精准投茶,才不会浪费好茶。
另外也有茶友提到,冲泡白茶,有不同的方式。
前面我们说的,一直都是盖碗这一种泡法。
110毫升的盖碗,投白茶干茶5克。
这是我们经过多次的实践,并且是在沸水冲泡、环壁注水、快进快出等标准流程下,发现的黄金茶水比例。
换言之,用这个比例去泡白茶,能喝到最标准,最原汁原味的汤水。
并且,是大部分的茶客,都可以接受的香气和滋味。
不过,在实际喝茶的过程中,每个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。
尤其是喝惯了浓茶,加上平时有抽烟、喝酒习惯的茶友,味蕾往往比较不敏感。
喝这种标准茶水比例泡出来的白茶,总是觉得太淡了。
于是,就会按照自己的口味和习惯,增加投茶量,直到符合心意为止。
不可否认,泡茶、喝茶,都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事情,一切都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主。
因此,若是觉得淡了,适当多投一些茶,未尝不可。
但村姑陈在此还要提醒各位茶客,喝茶,并非越浓越好,越苦越有味。
真正的好白茶,是轻柔淡雅,鲜香醇爽的。
另外,浓茶中含有超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,长期饮用,对身体没有太多好处。
相比之下,还是淡茶更养人。
在很忙碌,或者一个人的时候,还会选择玻璃杯泡白茶。
这时候,茶水比例就要相应变化了。
我们用盖碗泡白茶,是快进快出,茶叶和水接触的时间很短。
为了析出足够的滋味物质,投茶量也要给足,不能吝啬。
可玻璃杯泡白茶时,茶叶和水是一直接触浸润着的。
故而,本质上,是一种闷泡的行为。
在保留玻璃杯方便性的同时,又要避免泡出来的茶汤太苦涩,我们能做到的,就是减少投茶量。
比如,300毫升的玻璃杯,投茶1克-1.5克就够了。
又考虑到,既然已经选择了玻璃杯泡法,这种委曲求全的方式,就证明投茶量上不必太苛刻。
毕竟玻璃杯泡白茶,无法像盖碗那样,闻盖香,尝落水香,分辨每一冲茶汤中细腻的层次感。
因此,如果手边没有克秤,或者不方便称茶,也可以理解。
至于该如何控制量,遵循一个原则——宜少不宜多。
浅浅的将玻璃杯底部覆盖一层,便差不多了。
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口味,去调整投茶量,总之不要太多就好。
喝浓茶,不仅是对味蕾的摧残,更是对身心不负责。
煮茶,又是另外一种流行的饮茶方式。
比起前面提到的冲泡,不管是盖碗还是玻璃杯,水温都是呈现直线下降的。
水壶提起来的时候,里面盛放的是沸水。
但倒出来的过程,水温就会降低一两度,总归不会保持沸腾状态。
煮茶更加特殊,茶叶与水不但有接触,并且是在持续沸腾的高温下。
这就意味着,有一股强大的压力,一直在压迫着白茶。
既然如此,投茶量就要再次减少了。
适合煮着喝的,是老白茶。
经过时间的陈化以后,茶味变得温和甘醇,刺激性的物质也渐渐减少。
在茶水比例和煮茶时间得当的前提下,不容易煮出苦涩味。
由于村姑陈平时煮的,都是高山的老白茶,内含物质丰富,300-400毫升的水,投茶1.5-2.5克,就能煮上三四壶,满足一整天的喝茶需求。
出于安全性考虑,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,选择容量适中的煮茶壶。
如果和村姑陈一样,要煮400毫升左右的水,那煮茶壶的容量至少要在600毫升。
预留下足够的空间,让茶汤去翻滚沸腾。
如果盛得满满当当,水一烧开,就会从壶嘴、盖子缝隙等地方溢出来,打湿茶桌,烫伤我们。
除此之外,煮茶的时间也要有所控制。
不建议长时间一直煮沸,正常来说,是先煮水,后投茶。
水开以后,就可以及时关火了。
止沸后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倒出茶汤品味。
泡茶,真是一件考验反应力的事情。
不同的人家里,有不同的泡茶习惯,都要按照自己的规矩来。
不同的茶,有不同的品质,不同的形态,不同的投茶量,也要随机应变。
光是投茶量这件事情上,就遇见过各种各样的情况。
想必,在其他的泡茶细节上,还有更多匪夷所思的状况。
大千世界,无奇不有。
可不管怎么说,在茶水比例这件事上,请大家务必要自觉。
否则,泡得不好喝了,浓了,苦了,淡了,薄了,白茶可不背锅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