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茶气很足的茶,都有哪些表现?

8303.cn 发表于 2023-6-15 16:32:46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42
喝茶这件事,以享受好茶的美妙香气、滋味、回味为主,没必要陷入“玄之又玄”的领域。

茶界江湖里,茶气到底为何物?

一众茶叶里,茶气是否存在?

绿茶、花茶、红茶、白茶、普洱、岩茶等,哪种茶的茶气最强?

茶气很足的茶,又会有哪些表现?

诸如此类的争议,理不辩不明,有必要逐一细说。

一、茶气的表现,到底是什么?

这些年来,看了不少五花八门,各不相同的观点。

各家各派的想法,都不一样。

1.0版本是,茶气很足的茶,喝了能让人发汗;

2.0版本是,茶气就是茶味很重,苦味明显;

3.0版本是,茶气明显的顶级好茶,喝了后能让人连连打嗝;

4.0版本是,茶气强烈的茶,喝茶后感觉浑身暖洋洋的,连头顶都在发热;

5.0版本是,茶气能通经脉,能让人感觉到脏腑内有气流在涌动……

林林总总,不尽相同。

茶友们在平日喝茶交流时,如果有听到有关茶气的其它观点,欢迎留言补充。

长话短说,从上述收集到的观念来看,心底最大的感慨只有一个字——玄!

喝下一杯热茶后,频频出汗,发汗明显,不能证明茶气存在。

因为随便喝下一杯热水,都能带来同样的效果。

再过不久就是夏至,蝉鸣如雨,烈日当空。

但凡离开空调房到外面走一圈,立马能热得让人浑身出汗,这总不能也是茶气所致吧?

至于喝茶后打嗝,也不能直接归入茶气。

从科学角度看,打嗝是生活常见的小插曲。

进食速度太快、一边吃饭一边说话、喝了碳酸饮料、吃得有些撑等,都会引起打嗝,与茶气没有必然关联。

至于茶汤当中的苦味,是因为茶叶内部的咖啡碱含量太高,导致过分发苦,不好喝。

苦味强烈的茶汤,不算什么好茶,更不应该与茶气混为一谈。

至于茶气能通经脉,让人浑身暖洋洋的,让脏腑感到舒适。

讲真,不是每个人都学过医。

五脏当中,心肝脾肺的具体分布位置,估计大多数人都没弄清,何况是将其和茶气联系在一起?

说到底,茶圈江湖内关于茶气的论调,观点版本虽多。

但至今为止,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可以解释。

当你需要分辨一款茶的品质时,从茶气入手,并不是那么靠谱。

二、茶叶分类那么多,哪种茶的茶气更强?

茶圈内,茶的分类有很多种。

绿茶,不发酵,清新清香为主,主张喝新茶。

茉莉花茶,将茶坯原料进行窨花再加工,窨入鲜花香气后得来,及时品尝茶味更为清香。

清香型铁观音,早二十年前叱咤茶圈江湖,做青发酵程度偏轻,兰香清新,茶味鲜爽。

白茶,分新白茶、老白茶等,新茶清新鲜爽,毫香花香雅致;老茶甘醇饱满,药香陈香悠扬。

红茶,发酵程度较高,茶味温和,入口更显柔润细腻。

武夷岩茶,基础制茶离不开做青与焙火,正岩好茶拥有“岩骨花香”特色,拥有大红袍、水仙、肉桂等主流品种。

普洱茶分生茶与熟茶,可长期收藏。相比之下,经过渥堆发酵的熟普茶味更温和。

不同茶叶的风味个性,缤纷多彩。

一茶一味,各有不同。

试茶对比时,从干茶外形、茶叶香气、茶味层次等细节,能逐一看出不同。

至少,外形、香气、滋味的区别,能一一落实到位。

然而,较量起来哪一种茶的茶气最强时,很难给出准确答案。

因为茶气这个概念,本身就很抽象。

平时看到不少茶客认为,普洱与岩茶的茶气更强烈,喝茶喝到最后,更能解决茶瘾问题。

但这样的想法,未必全面。

论本质,不过是将“茶圈鄙视链”换了一个说法。

论本质,不过是“谁红就捧谁”罢了。

如果将时光倒流,让时间回到二十多年前,彼时普洱与岩茶的知名度,远远不如当红的铁观音。

将同样的问题放到那会儿,估计会有不少茶客跟风说出,铁观音的茶气才是最强。

说到底,在茶气这个虚无缥缈的话题上,争论哪种茶的茶气最突出,没有实质意义。

不同茶叶归属的分类不同,评茶选茶的细节标准各异。

公允来看,不同类的茶只存在特色差别,没有孰好孰坏之分。

青菜萝卜,各有所好!

三、茶气没法科学判断茶叶品质。

茶气一说,只是民间概念。

但翻遍整个官方定义的评茶标准,从头到尾,没有涉及半个有关“茶气”的要求。

参考现行的《茶叶感官审评方法》国标,里面能找出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。

绿茶、黄茶、白茶、青茶(乌龙茶)、红茶、黑茶、再加工茶等,对应着不同的评茶标准。

成品茶的品质审评因子,主要分两类。

一是外形。

茶叶形状、整碎、净度、色泽为主。

一是内质。

茶叶香气、滋味、汤色、叶底等,是重点评茶方向。

从通行适用的标准看,一款真正的好茶,应当具备这样的共性。

拿到一款茶后,整体用料匀称。

芽头大小、叶片宽窄、茶梗粗细等,原材料要合乎标注等级,不能是挂羊头卖狗肉。


闻茶香时,要求香气要纯正馥郁。

乍一闻香气很粗、很冲鼻的,不是好事。

茶香细腻,香型丰富,茶香落水,留香持久,才是一流好茶。

观察汤色时,好茶的汤色要求清澈、透亮、有光泽感。

一旦出现浑浊、发暗的情形,整体品质立马要减分。

喝茶时,茶汤入口要顺滑,不能是苦涩、酸涩、涩麻等刺激性明显的。

细品下,茶味层次体验丰富。

或清甜、或清鲜、或甘润、或鲜爽、或沁凉、或醇厚……

总而言之,好喝才是王道!

官方评价里,从来没有涉及“茶气”一说。

因为茶气太虚无缥缈。

因为茶气没法得出具体化实质概括。

因为茶气与外形、香气、滋味等具体细节截然不同。

但这不妨碍,茶气在民间有各式各样的自定义概念。

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茶时,畅所欲言,分享饮茶后关于“茶气”的分享,无伤大雅。

但从广义上,品茶时最接近茶气的内容,个人觉得是一个“韵”字。

真正的好茶,能让人喝了还想再喝。

无形当中,让人无比挂念。

类似形容至上的雅乐,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。

顶级好茶哪怕只喝一杯,随后产生的美妙回味,同样能“绕喉不绝”。

惊鸿一瞥,彻底印记在心间。

这些饮茶之后的美好怀想,远比所谓打嗝、出汗、身体发热的片面概述来得准确!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