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问,密封的50克散白毫银针,有转化空间吗?
这个问题放在别的茶掌柜那里,很简单,回答是或者不是,就OK了。
但在这里,本着珍惜每一位茶友的朴素想法,还是应该把问题展开来,就白毫银针的陈化价值,白茶的陈化条件,以及各种白茶的陈化成果,做一下浅显入理的说明。
以便于茶友可以跳出这50克白毫银针的桎梏,站高一些,站远一些,来考虑自己与白茶的关系,以及要不要存白茶,怎么存,存哪一种....等等等等。
诸葛一生唯谨慎。
凡事多想一步,总是好的。
50克的白毫银针,当然是有转化空间的。
前提是,这款白毫银针,具有极高的品质。
也就是说,这款白毫银针的先天条件(产区)、后天条件(工艺)都必须十分上佳,是一款高品质的茶,蕴含着极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细胞里。
这样高品质的白毫银针,才有陈化的空间,也才有陈化的价值。
这样高品质的白毫银针,哪怕只有50克,也是可以收藏的。
可以把它多层密封起来,不要打开,让它在黑暗的罐子里、箱子里沉睡个五六年,再拿出来,喝掉。
彼时,那浓郁的稻谷香,那稠滑软糯到极致的茶汤,必定会令人深深动容——原来自然陈化的老银针,茶汤这么浓稠。
到这里,列位看官都明白了,要想生成品质优秀的老白毫银针,前提是它首先得是一款品质优秀的新白毫银针。
否则,哪有什么陈化空间?哪有什么稻谷香、稠滑如浆?
品质不佳的白毫银针,不管如何精心储存,多年后,必定是一股子酸梅味巧克力味朱古力味可可味免费赠送,臭熏熏的,比鲱鱼罐头还臭。
冲泡之后也是一杯乏善可陈的茶汤在等着你——不浓,不稠,不滑,不糯,不像果浆,没有包裹感——就是一杯清汤挂面,一杯略带几分茶叶味道的,清水。
这种品质不高的白茶,就不必费心去陈化它了。
品质不高的白茶,不管是白毫银针,还是白牡丹、寿眉,都没有陈化的价值与意义。
无论多么精心地存上十年二十年,它也照样只是一杯清淡如水的茶水。
烂泥是糊不上墙的。
诸葛亮呕心沥血六出祁山,阿斗不是照样不战而降么。
很多人都想过,亲手存出一款优秀的老白茶,在未来的岁月里犒劳自己一番。
并且,很多人也都去做了。
存新茶喝老茶,这是小编刚入白茶圈时提出的概念,七八年来,茶友们贯彻得很彻底。
存新茶是一件快乐的事,眼看着它变成老茶,就像眼见着一个孩子长大,那种成就感,比去别人家买一款现成的老白茶回来喝,还要欣慰。
但,存茶是有量的要求的,这一点有一部分新入圈的白茶友,是不知道的。
本文开头提问的这位茶友,他是知道的。
他知道白茶的存茶是有量的要求的,极少的量是存不成好的老白茶的,故此他才会有生成疑惑,怀疑50克的白毫银针能不能陈化成好的老白茶。
正常情况下,我们存白茶,单位是,箱。一箱,两箱......N箱。
而茶友的白毫银针,单位是,罐,一小罐。
区区50克白毫银针,装箱太累,装箱也只能装成一只极小的箱子,一不小心就弄丢了。
50克,只能装罐,一罐一罐,有罐子把外部空间撑起来,50克白毫银针就不显小,不显少了。
但不管是装箱还是装罐,50克白毫银针,于存茶来说,仍旧是一个极少极少的量。
是以,茶友怀疑这么少量的银针,存三年五载,也未必会有转化。
与其存多年之后没有多少转化,不如现在就喝掉——省得费心费力,还要承担未来失望的风险。
所以他才会来提问,希望得到一个答案——这50克白毫银针是喝是存,想要的答案。
白茶的存茶,以箱为宜。
于老茶友而言,散茶一箱4斤,或者13斤;饼茶一箱8饼,或者48饼。
起点是散茶4斤,饼茶8饼。
在符合了上述基准线的前提之下,丰俭由人。
于新茶友而言,建议两斤起存,存三年如果没出问题,到下一年新白茶上市的季节,可以择一款自己喜欢的新白茶,四斤起存。
存上三年,再开箱,当中一次都不要动它。
千万不要心痒痒,想看看它存得怎么样了,就擅自开箱观察。好奇害死猫,也会害死一箱好白茶。
它原本修炼到紧要关头,这一开箱,完了,全破功了,只能从头再来。
某位茶友便是如此,两年之后,忍不住打开取出来喝,之后没有密封好,不久就感觉这茶跑气 ,味道散掉,基本上没什么香气了。
他来抱怨,我安慰他,现在只是没味道,至少没有生成朱古力味,酸梅味,巧克力味,可可味,烟味,海鲜味.....等等怪味。
这时候要坚持存茶要诀:封。
继续密封,多层密封,箱子更加要密封,放三年不要动它,香气滋味会重新聚起来的。
存茶,是漫长的修行。
最忌急。
一急,就会生出各种念头去折腾茶,最后,这茶必定是存不好的。
最好的办法是“放下”。
把茶密封好之后,就“放下”它,当它不存在,也不要去想着要打扰它呵护它,等等。
过三年五载,再想起它,取一泡出来试试存的效果。
那时候,浓稠醴酪,香滑无匹,千金不换。
回到前文,既然说存茶的基准线是2斤/4斤,那为何茶友的50克白毫银针,村姑陈要说也可以存呢?
这是因为,如果是品质高的白毫银针,如果密封紧实储存得当,就算是50克,也是可以存的。
一只小罐子装起来,罐子外面密封上五六层,再装箱子里密封起来。
只要原来的银针品质高,干度达标,储存时又够密封,哪怕50克白毫银针,也可以存出极好的稠糯茶汤来。
存茶,就像养孩子。
先天要培育好,后天要教育好。
这样的孩子,想不成龙成凤,都难。
而像这样精心呵护出来的老白茶,想不诱人迷恋,都难。
一溜的人被它的香气与汤感折服,纷纷拜服,做了它裙下的不二之臣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