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现,即使我们经常写冷泡茶,呼吁大家少喝,尽量不喝,翻来覆去地写,换不同角度写,可依旧有人抱有质疑。
就像评论区有人留言问:
歪果仁好像从来都没有喝热水的习惯,更喜欢喝冷饮。就连坐月子,也没有保暖一说,怎么没听说他们受凉体虚呢?
这个问题,有点难回答。
所以这一次,小编打算用更通俗易懂的说法,解释给大家听。
同时,也不能仅仅站在喝茶的角度,而是要站在更高一阶,来分析解答。
如有说得不对之处,请各位看官海涵。
一方面,可以肯定的是,外国人又不是超人,和我们一样,肯定会感冒,会受凉。
只不过因为信息差异,彼此不知道而已。
另一方面,主要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。
国内的审美是,一白遮百丑。
不论男女,都深受“高瘦白幼”观念的影响,且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。
而歪果仁却是以壮为美,以古铜色或者小麦色的皮肤为美。
这就意味着,他们压根不会对白有太高的追求,不怕和阳光接触,没事还喜欢晒个太阳。
那么,在中医层面上看,晒太阳,尤其是直接晒,极大的补充了阳气。
而阳气恰好是驱寒祛湿的灵丹妙药啊!
所以,喝点冷水,晒晒太阳,也算是正负抵消了。
我们呢,很少主动晒太阳,出门在外,防晒伞、防晒衣、防晒口罩,加上整天呆在空调屋子里,自然就需要防着凉了。
还有一个问题,是近期留言里经常出现的。
那就是,六大茶类中,哪些茶适合热水泡,哪些茶适合冷泡?
从理论上来说,所有的茶叶,都是沸水冲泡最好。
沸水,就是烧开的水。
据我们亲身尝试,沸水泡出来的茶汤,香气更馥郁,口感也更有层次。
因为从物理学角度说,温度越高,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快。
高温冲泡下,深层次的茶香和茶味,包括高、中、低各个沸点的风味,都能快速释放出来。
反之,如果换成温水或者冷水,那就很可惜,只能牺牲掉高沸点的那些精彩香气了。
另外,大家不用担心高温的水,会烫坏茶叶。
绝大部分的茶,在制作的过程中,都经过了干燥处理,提前接触到了高温。
故而,成为成品茶以后,就不怕沸水的浇淋了。
再加上,当今时代,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虽然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,但杀菌消毒的工作,还是不能忘。
很多茶友认为茶叶很脏,有灰尘、细菌,就会考虑到洗茶的问题。
但盲目地洗茶,又会浪费第一冲茶汤里的养分和滋味。
那么,为了防止病从口入,就要发挥老祖宗的智慧,喝热水了。
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,热水有杀菌消毒的作用。
与其不恰当的洗茶,不如用沸水泡茶,让自己喝得更舒服,更安心。
至于冷水,很难让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浸出。
温度不够,意味着茶叶受到的“压力”不够,慢悠悠地析出物质。
并且,释放出来的大部分,都是低沸点的物质。
中、高沸点的,由于温度没达到,就只能被牢牢锁在了茶叶体内。
泡到最后,也还是原封不动。
最终只能随着茶渣,一起被扔进垃圾桶里。
如此想来,是不是太浪费了?
对于爱茶之人而言,用冷水泡好茶,实在是暴殄天物。
不仅冲泡的时间很长,喝到的香气滋味也不尽兴,清汤寡水,还不如直接去喝白开水。
插播一个问题,为什么有的茶友觉得冷水泡的茶,比热水更好喝呢?
两个原因,一是因为泡茶不熟练。
用沸水泡茶时,物质释放的速度很快,一定要快进快出,才能避免茶叶被泡苦。
二是因为,茶叶的品质太差了。
原料粗老,工艺不精,导致成品茶喝起来苦涩难言,一点都不好喝。
只能通过降低水温的方式,抑制咖啡碱和茶多酚的析出,从而让苦涩刺激的汤感,变得轻柔淡雅。
可这终究只是假象,无法真实地还原一泡的品质和原汁原味。
此外,冷泡茶的解暑功能,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强大。
我们把冷泡茶喝进身体里,短时间内,确实觉得神清气爽,但也仅仅是暂时的。
身体是热的,茶汤是冷的,外热内冷,寒气排不出去,遭罪的是我们的五脏六腑。
从喉咙到胃,再到心肝脾肺肾,于身体而言,是弊大于益的。
因此,相比之下,夏天更适合喝温热的茶汤。
刚刚泡出来的茶汤,太烫嘴了。
可以先放一放,等到温度下降到适口的温度,再短期喝。
这样不仅口腔舒服,身体也很惬意。
不用调动全身的能量,却协调茶汤的温度,人家本身就是温热的,符合身体的温度。
是以,不管是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,还是运动回来,流了很多的汗,都最好是喝热茶为主。
热茶能加速新陈代谢,补充水分的同时,还能排出废料。
直到额头微微发汗,烦躁的暑气,就被抚平一大半了。
既补了身体,又缓了精神,一举多得,好处颇多。
泡茶的目的,应该是为了香气,为了滋味。
为了让好茶中的养分,悉数释放,再被我们的身体吸收。
但这冷泡茶的出现,很显然,与大家的初衷背道而驰了。
既然要喝好茶,就应该痛痛快快地用沸水冲泡。
高温下,把各个层次、各个沸点的味道“逼”出来。
这样才不辜负自己付出的心血和银子,让身体充分感受好茶带来的美妙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