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老白茶的5个冲泡误区,看看你踩坑了没?

8303 发表于 2023-6-28 09:46:34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48
很久之前,招待一位老朋友喝白茶。

还记得,当时给他泡了一款陈年白牡丹。

喝茶间隙,他顺势提出自己的困惑。

“之前都没怎么喝过白茶,自己喝茶的话,是买散茶好,还是饼茶好?”

闻言,心里当即有了想法。

别急,再给你换一款茶。

于是就近找出了放在柜子里的一饼2015年准牡丹王饼,比那款散茶还要老一个年份。

口说无用,还是亲自喝一喝,对比看一下吧。

将“一散一饼”的两款白牡丹,同时用盖碗泡开。

同台竞技,同场PK,最能快速分辨出,哪款茶才更适合自己的口味。

喝完,那位朋友表示更喜欢喝饼茶,因为汤感有着近似岩茶的醇、柔、厚。

不过让他很不理解的是,喝饼茶之前,不用提前透气醒茶吗?

“怎么你刚才在泡茶前,直接打开出来,撬了一块就泡茶?”

千万别这么想,盲目醒茶,对老白茶根本没有半点好处。

为了不破坏老白茶的口感,这5点泡茶相关禁忌,可别再信了。

一、别通风醒茶。

“仓储了很多年的老茶,多少都会沾有仓味与闷味,喝茶之前通风醒茶,将老白茶饼撬开后放在紫砂罐之类的醒茶罐内,更利发挥茶香本色。”

不知道上述说法,大家是否似曾相识。

但可惜,真相是,这样的说辞只是在误人子弟。

喝老白茶,不需要醒茶。

提前一段时间将茶饼撬开,放进透气的紫砂罐内去醒茶,更是万万不可取。

这会让老白茶好不容易转化出来的药香、陈香、粽叶香,以及优质寿眉饼的枣香,尽数散去,跑气变味。

甚至,还会导致干茶吸附外界水汽,引起受潮。

最终将这款茶泡开,汤感不醇,浆感消失,茶汤带有明显水味。

更何况,标准仓储,科学存茶前提下,老白茶哪怕存放8年、10年,甚至更久时间,都不会生出仓味怪味。

所以,千万别盲目听从“透气去杂味”的说辞。

这样做除了散失茶香、增加受潮风险外,没有任何好处。

二、别胡乱用壶。

喝老白茶,圈内有部分茶客喜欢用壶泡。

紫砂壶、紫陶壶、陶瓷壶等。

但总体上,我们更建议大家使用盖碗泡白茶。

并且是,是选瓷质盖碗。

白瓷盖碗为主,釉面紧密,细腻光滑,不存在任何吸附茶香的可能性。

盖碗泡茶期间,合盖开口角度能够随心自由调节。

倒出茶汤时,顺着月牙状的合盖缝隙,茶水快速倾泻。

论出汤的干脆利落程度,远非茶壶出汤能媲美。

盖碗泡老白茶,便于闻香,便于保留好茶原味,利于快速出汤,利于沥干茶水,冲泡优势明显。

并且,瓷质茶具还不存在“一壶一茶”的限制。

如果执着于,用壶去泡老白茶。

那么,千万别盲目跟风紫砂壶泡茶。

要是自家的紫砂壶,原先泡过其他茶叶,不建议盲目再转来泡白茶。

要是这把壶新买不久,存在明显吸香问题,更不建议用于冲泡甘香馥郁的老白茶。

选择出水相对利落的,容量大小适中的,不存在吸香干扰的茶壶,泡茶干扰影响才能降到更低。

三、别随心闷泡。

茶圈内有个热门话题,老白茶到底能不能闷泡?

公允来看能闷泡,但不能一开始就闷。

除非是,这泡茶已经泡淡了,进入尾水阶段。

随着内在茶味物质不断被消耗,泡出来的茶汤味道偏淡,才需要在最后关头适当坐杯闷泡,让后几冲的尾水也能保持浓淡适中状态。

但是,在大多数时候,泡老白茶千万别随便闷泡。

盖碗泡茶时,从第一道茶汤就开始闷,是冲泡大忌。

刚开场就“一闷了之”,会导致泡出来的茶汤偏浓,喝入口茶味浓苦,难以呈现优质老茶的甘醇绵柔本色。

同时,这样的任性闷泡,会打破合理的茶味浸出规律。

当茶味物质在前三冲快速浓缩后,不仅是让茶味变浓变苦,还会影响后续的耐泡次数。

原本能支撑泡出十来冲出色茶汤的茶味物质,被提前消耗。

再往下注水,后续很难泡出茶味。

类似长跑比赛,如果没有合理利用体力,刚一开场就飞速冲刺,将体力消耗殆尽后,哪能如愿笑到最后?

四、别恣意加量。

先前有茶友反馈,他喝了网上买的2013春寿眉饼,总感觉汤感不足,是不是要加大投茶量?

从年份看,这饼白茶是真的足够老。

若是年份保真,存到现在已经是10年陈老茶。

按照常理,只要原料品质不差,后期没有存坏受潮,这样的十年陈老白茶饼,茶汤不可能淡寡乏味。

见状,先劝那位茶友,别盲目追加投茶量。

因为,茶汤醇不醇,不能依靠泡茶方式调整。

将一款劣质茶拿到手,不论是闷泡还是加量泡茶,茶味都是一言难尽。

盖碗泡白茶,110毫升标准白瓷盖碗,适宜投茶量是5克。

不需太多,也不要太少。

真正的好茶,用不着追加投茶量,也能实现醇厚、饱满、富有层次美妙的美妙茶汤。

反观那些需要大量投茶,才能勉强泡出茶味的老白茶,哪怕它的年份再老,也不是什么好茶!

五、别降低水温。

泡老白茶,要使用沸水。

并且是从头到尾,每一冲都坚持用沸水。

曾经遇到一个“乌龙事件”,身边有朋友喝一饼老寿眉时,感慨如下:

“前三泡还是挺香、挺好喝的,但后几冲很快就淡了下去。”

闻言,觉得这不可能。

因为朋友喝的那饼寿眉,我们是知根知底。

纯正太姥山高山原料,制茶工艺过程挑不出毛病,后期还放在山上仓库里精心存了这么多年。

不应该、也不可能只泡3次就变淡。

于是,向他打听泡茶过程。

细聊一番,才知道问题出在水温。

朋友家的烧水壶,容量偏大,烧满一壶水,能连续泡上超过10冲的茶汤。

但可惜,没有自带保温功能。

朋友将壶里的水烧沸后,正式泡茶。

泡出一道,细品一道。

认真喝过前三冲后,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个钟头,壶里的沸水一早就降温了。

后续用温水泡出来的茶汤,因水温不足,难以激发充足茶香、茶味,当然会留下口感遗憾。

泡老白茶,为了还原最真实的茶味口感。

用盖碗冲泡,是不二之选。

为了喝准原味,千万别选紫砂壶。

尤其是一把所谓“养好”的壶,号称不放茶都能出茶香茶味的老壶。

因为这样老壶,内壁已经附着吸收了大量先前泡茶时留下的香气。

再转过来泡老白茶,肯定会造成串味。

老白茶自身的清晰药香,粽叶香,陈香等,被削弱大半不说。

连泡出来的茶汤,爽口度也会下降。

为了喝准纯正原味,坚持盖碗冲泡,别胡乱闷茶。

泡茶时,茶水比例适宜,别胡乱加入陈皮、甘草、荷叶混搭调味。

如此,老白茶的醇美风采,才能一览无遗地呈现在茶桌之上!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