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文精华

分享

不得不澄清的关于寿眉的误解,看看你听过几个

8303 发表于 2023-6-28 10:36:18 [显示全部楼层]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0 40
最近很经常看到寿眉。

更正一下,是很经常看到有人卖寿眉。

随便刷到哪个直播间,都是在卖寿眉。

但是,这些在镜头里出现的寿眉,总是那样怪异。

要么,是纯粹的大叶张,宽,阔,长,黄咖,一眼望过去,没有芽头。

要么,是拥有长长的长长的粗粗的梗,看上去比普通的、日常所见的寿眉梗,要更粗,更长,更硬挺,更像是一截小树枝。

要么,是看上去毫不粗犷的宽阔大叶,名字却唤作:荒野寿眉。

更有甚者,把一款长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台地寿眉,公然称作,老丛贡眉。

欧买糕....

须知,在新国标出台之后已经五年的今天,贡眉和寿眉之间,隔着树种的差距和鸿沟好吗?

这一切,简直,就是太乱了。

一入茶门深似海,乱茶渐欲迷人眼。

为了避免茶友们误入岐途,为人韭菜,今天的这篇文章,就来一一剖析清楚,把寿眉这位白茶界的平民皇后,细细说个明白。

一、粗枝大叶的就是寿眉,不,还须有芽头

无论是现行的白茶国标(《GB/T22291-2017白茶》),还是从前的2008版旧白茶国标,都写得很清楚,寿眉,采的是大白茶树或大毫茶树的嫩梢。

在福鼎民间,在谷雨节前后,采摘白茶树嫩梢的一芽三四叶,加工制作成的成品茶,唤作“寿眉”——喻意长寿老人的眉毛。

那么,除了民间的自发采摘规范,福鼎寿眉的采摘标准,有法律依据吗?

当然有。

在福鼎市茶叶协会颁布的《福鼎白茶》(T/FDSCX002-2022)里,规范得很清楚,寿眉,以福鼎大毫茶、福鼎大白茶和本地群体种的一芽三至四叶鲜叶原料加工而成。

SO,福鼎寿眉,是要有芽头的。

没有芽头,就不能称其为福鼎寿眉。

当然在加工的过程中,会出现芽头与叶片脱离的现象——即芽叶不再连枝。

但这并不是常态,只是偶发,是个体现象。

是个别原本芽与叶就并不连接紧密的嫩梢,在加工过程中,失水之后纤维脆断而形成的自然现象。

这种情况,只是新福鼎寿眉的十之一二,老福鼎寿眉的十之三四(随着年份的增加,纤维干老,芽叶分离现象会更多)。

如果一批货里,大量的、全部的新福鼎寿眉,都没有芽头,或者仅有十之一二的芽头,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无芽的,那这就不能称作福鼎寿眉了。

没芽的梗叶茶,等级比寿眉还低——因无芽,无法归属到现行福鼎白茶当中的任何一个品类,不能定等级,是无品级茶。

勉强,称作福鼎白茶吧。

没有等级的,福鼎白茶。

能有这个结果,已经算是非常好了。

要知道,这些无芽的粗枝大叶,大多数是春茶季采摘完之后,修剪剪下来的那些不要的枝条上捋下来的叶子,算是废物利用。

因没有采摘成本,随便加工一下就拿出来销售,能卖出去多少钱,都算是茶农白捡的,划算着呢。

故此,这些变废为宝的没芽叶梗茶,零售价格定得相当便宜,几乎算是半送。

而其打着福鼎寿眉的旗号,又能定个仅次于真正福鼎寿眉的高价,这利润空间,可比真正的福鼎寿眉,要高好多倍。

也难怪年年春茶季之后,有一堆的人在卖这种修剪下来的废弃枝条变废为宝的粗枝大叶茶。

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利润,就会有百分之百的人铤而走险。

马克思爷爷,诚不我欺。

二、老丛寿眉木质味强劲?当下的福鼎,谁家的寿眉不是老丛?

有一些直播间卖寿眉,因这寿眉等级非常低,几乎没芽头,为了让这茶好卖,更为了让这茶卖出更高一些的价格,就会给它贴上标签。

老丛,就是许多人首选的标签。

有了老丛二字的加持,这款等级甚至算不上寿眉的粗枝大叶茶,从此翻身农奴把歌唱,摇身一变,成了有身份的贵价茶。

有了隔壁老丛水仙多年的造势,老丛寿眉这个概念一经出世,就亮瞎了世人的眼。

对福鼎并不了解,对福鼎白茶的历史并不了解的普通消费者,基本上会被老丛寿眉的故事所PUA,进而掏钱购买。

但真正懂得福鼎白茶发展传承的人自然就知道,这又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。

按隔壁武夷水仙的定龄标准,30年以下是普通水仙,30-60年是高丛水仙 ,60年以上是老丛水仙。

如果按这个年份标准来套用到福鼎白茶身上,大家便会发现,福鼎白茶当下主要的几个产茶镇的大部分茶园的树龄,都在50-60年左右。

水仙60年以上才是老丛,福鼎白茶既然套用了水仙的老丛概念,必然要尊重水仙的定龄标准,是以,不到60年的,都不能算作是老丛寿眉——差一年都不行。

这样来看,其实,真正能称得上老丛的,也没几片了。

另外,福鼎白茶与武夷岩茶相比,有其种植方面的特殊性——福鼎白茶当年是统一大面积种植下来的,全市推广开来的,大家种植的时间都差不多。

你家有两三片老茶园,我家自然也有两三片老茶园。

都是爷爷辈爸爸辈在同一时期种下来的,谁也不会比谁长个十来年。

所以,卖老丛寿眉的,就不必得瑟了吧。

在当下的福鼎,谁家还没有几片50-60年的老茶园呢?

若没有,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福鼎世代种茶。

既然大家都是老树,那就没有什么老丛寿眉的概念可炒了。大家认真些,多多精进自己的制茶技术吧。

有提炼概念的时间,都能请老师傅来家里上几天课,让子侄辈的后生们,学些真本事,提高家族未来制茶技艺与传承。

毕竟有时候,三四代马虎做茶,与三四代大师做茶,还有是有本质区别的。

三、荒野老丛寿眉是除银针以外白茶的天花板?

有时候,人心不足。

有时候,茶并不是太好,或产区不行,或工艺太差,茶做出来卖不动。

怎么办?

想办法。

提炼出老丛寿眉的概念,从树龄上来讲故事;若还不够,那就再加一顶帽子——荒野。

荒野老丛寿眉,这够有概念了吧?够有新意了吧?够噱头了吧?!

只能说,除了不会做茶,别的这些茶商们都会,且特别会来事。

一波接一波的概念,不把消费者炸晕誓不罢休。

事实证明,他们赢了。

消费者被荒野二字,被老丛二字打动了,再一看价格,天啊,对比别家的荒野白茶来说,就是白菜价啊。

遂,整箱买。

买回去一堆花花绿绿的“春白茶”,美其名曰荒野老丛寿眉,高帽戴得很高,结果,十枝里一颗芽头也找不出来....

村姑陈只想对这些商家说一句,卖这种修剪下来不要的茶枝,还卖这么贵,不亏心么?

当然,错并不仅仅只在卖家,买家也有问题。

没有买卖,就没有杀戮。

若没有人贪小便宜想买优惠的荒野白茶,又如何有这些鱼目混珠的台地修剪废枝上架销售的机会呢?

有市场需求,才有供应商赚差价。

大家买茶之前,应该细想一想,荒野茶本就是老树,又何必多此一举冠上老丛的头衔呢?名号前缀这么多,只有一种可能,这茶本身品质不行,不是产区不行就是工艺不行,否则,只要主打产区便可;否则,主打香气滋味汤感即可。

便是因为这些基本的指标都不达标,才会另僻溪径,想到荒野和老丛这两个概念给它套上。

要不,这没芽的粗梗大叶,怎么卖得出去,还卖个高价呢?

尤其,敢吹的人还给这假大空的荒野老丛寿眉立了一个FLAG:除了白毫银针之外的白茶天花板!

暂不讨论这句话是不是病句。

且看茶掌柜这嚣张的态度,这款茶,我就不想买。

太夸张的宣传,必定有无数不为人知的猫腻。

赚钱不容易,身体健康要保护好,喝点正常的茶就好了。

哗众取宠的产品,还是留给茶掌柜自己享用吧。

好喝,你就多喝点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没找到任何评论,期待你打破沉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